时间: 2025-05-01 02:1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14:51
震泽春深涨碧漪,
静涵天影漾玻璃。
遥增越峤千寻阔,
顿减吴山数尺低。
红泛落花通别浦,
绿含芳草漫长堤。
钓舟昨夜归来晚,
没却渔矶路亦迷。
震泽的春水渐涨,碧绿的涟漪荡漾开来,
平静的湖面映照着天空的倒影,像玻璃一般光滑。
远处的越峦显得更加宽广,
而吴山却似乎低了几尺。
红色的落花漂浮在通向别浦的水面上,
绿色的芳草沿着漫长的堤岸延展。
钓鱼的小舟昨夜归来得很晚,
结果在渔矶的路上迷了方向。
作者介绍:冯善,明代诗人,具体生平不详。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致,擅长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太湖水位上涨之时,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表现出春水与山色的变化,以及钓鱼者归来的情景。
《太湖春涨》是一首描绘春季太湖水景的诗作。诗中,冯善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水上涨的景象,反映出自然界的变化与美丽。首句“震泽春深涨碧漪”,以“春深”引入,传达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接着用“涨碧漪”生动展现水面的涟漪,仿佛让读者感受到那份清新与宁静。接下来的两句“遥增越峤千寻阔,顿减吴山数尺低”则通过对比手法,描绘出山水的远近关系,使得空间感更加明显,展现了春水的浩瀚和吴山的低矮,意境深远。在后面的句子中,红色的落花和绿色的芳草交相辉映,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气息。最后两句描写了钓舟归来的情景,以“昨夜归来晚”暗示出渔人的劳作与归途的迷茫,增添了生活的气息与诗的层次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如“遥增”与“顿减”的对比,展现出空间的变化;“静涵天影”以比喻形象地描绘湖面。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湖面景象,表现了自然的和谐美,暗示了生活中的变化与无常,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震泽春深涨碧漪”中的“碧漪”指的是什么?
A. 绿色的草地
B. 碧绿的涟漪
C. 青色的天空
答案:B
诗中提到的“越峤”指的是哪个地区的山?
A. 江苏
B. 浙江
C. 安徽
答案:B
在诗中,钓舟归来晚的原因是什么?
A. 天黑
B. 钓鱼没收获
C. 迷路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山水的宁静与隐逸,冯善的《太湖春涨》则更突出春水的生机与活力,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自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