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杂诗二十七首

《杂诗二十七首》

时间: 2025-05-04 03:38:17

诗句

孤山不复访林逋,杖策东风踏碧芜。

九里苍云经晓径,四围碧玉照清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8:17

原文展示:

孤山不复访林逋,杖策东风踏碧芜。
九里苍云经晓径,四围碧玉照清湖。

白话文翻译:

我不再去孤山拜访林逋,手持拐杖在东风中踏过碧绿的草地。
九里的苍云经过清晨的小路,四周的碧玉般的湖水闪耀着光辉。

注释:

  • 孤山:指孤山,位于杭州,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 林逋:林逋,字君复,是五代十国时期的诗人,以隐居生活和诗作闻名。
  • 杖策:手持拐杖,表示作者在散步或游览。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碧芜:指青绿色的草地。
  • 苍云:指天空中的云彩,通常代表着天气的变化。
  • 晓径:清晨的小路。
  • 碧玉:形容湖水的清澈和美丽。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林逋,是一个隐士诗人,他的生活和作品常常与山水田园相伴。本诗提到孤山,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以其清新脱俗的文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景色,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敬仰。

创作背景:

这一首诗作于曹勋对山水的游历时,正值春天,诗人在游览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产生了对隐士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忆。首句通过“不复访”表达了对林逋的敬仰与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遗憾的情绪,似乎隐喻着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接着,诗人描绘了春日的场景,手持拐杖,漫步于草地,展现了悠然自得的生活画面。接下来的两句通过苍云和碧湖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优雅的氛围,突显出自然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平和。而“九里苍云”一语,更是赋予了景色以灵动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孤山不复访林逋:表明作者不再去孤山拜访林逋,意在表达对林逋的怀念。
  2. 杖策东风踏碧芜:形象描绘了诗人在春风中漫步的闲适生活。
  3. 九里苍云经晓径:描绘清晨的云彩与小路,营造出一种清新明朗的氛围。
  4. 四围碧玉照清湖:形容湖水的美丽,突显出自然的和谐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湖水比作“碧玉”,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杖策东风”和“九里苍云”。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山:象征隐逸与宁静。
  • 东风:象征生机与希望。
  • 苍云: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变幻。
  • 碧湖:象征自然的美丽与清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林逋”是哪个时期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2. 填空题:诗中“杖策东风踏__。”

  3. 判断题:诗人对隐逸生活持肯定态度。(对/错)

答案:

  1. b) 宋代
  2. 碧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静夜思》 - 李白
  2. 《山中问答》 - 王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杂诗二十七首》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诗传统与现代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雨中花慢 游北山草堂看九松 雨中花 采石矶怀古 雨中花令 秋夜 雨中花 风情 雨中花·闻杂军及第三团一律撤退归,第四团童团长继剿 雨中花慢·哭达甫 雨中花•解嘲 雨中花 海棠 雨中花 其四 雨中花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釒字旁的字 将带 瓦字旁的字 刀字旁的字 游戏笔墨 包含瞬的词语有哪些 亢宗之子 让逸竞劳 車字旁的字 做好做歹 郊畤 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记动 变本加厉 虎超龙骧 算器 卜字旁的字 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