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22: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22:48
浣溪沙
絮语寒蛩欲诉谁。
一灯如豆似皈依。
怕寻归梦坐移时。
孰系流光添画稿,
莫将颜色著霜姿。
万红飞后雪花飞。
全诗翻译:
寒蝉细语,似乎想诉说什么。
一盏灯光微弱,像是让我感到依赖。
我害怕在追寻归梦时,时间却悄然流逝。
谁在流光中为我添上画卷,
不要把颜色和姿态都染上霜的痕迹。
万千的红花凋零后,雪花又随之而飞。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其意象和情感表达常见于古典诗词,尤其描绘秋冬交替时的凄凉与思念。
作者介绍:
张充和(1880年-1949年),字子华,号少白,近现代诗人,曾任教于多所大学,擅长词、曲,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感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动荡的近代,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本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个人的孤寂。首句“絮语寒蛩欲诉谁”,用寒蝉的低语引入,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接着“一灯如豆似皈依”,描绘了微弱的灯光,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孤独的氛围,似乎在表明一种对温暖的渴望。
中间两句“孰系流光添画稿,莫将颜色著霜姿”,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流光虽然美好,但转瞬即逝,诗人希望在岁月的画卷上留下美丽的色彩,而不是霜冻后的苍白。最后一句“万红飞后雪花飞”,则以鲜花凋零后的雪花为结尾,寓意生命的消逝与新生,传达了生命的循环与无常。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都极为细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生命短暂的感叹,读来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寒蛩”指的是哪种动物?
“一灯如豆”形容灯光的特点是什么?
诗人希望在时间的画卷上留下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张充和与李清照的作品皆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张充和则更多地反映了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两者在情感深度和意象运用上各有千秋。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