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7: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7:28
登凤山
邀月亭前立,秦安一望中。
莫言此城小,曾蕴大唐风。
站在邀月亭前,向远处的秦安眺望。
不要说这座城市小,它曾经蕴藏着大唐的风采。
张力夫,现代诗人,生于20世纪中期,作品广泛涉及古诗词以及现代诗,风格多样,常常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游走,追求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这首诗作于当代,诗人可能在游览凤山时受到山水景观的启发,同时思考历史文化的积淀与现代城市的对比,表达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登凤山》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站在邀月亭前的情景,借助秦安的远望,展现了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诗中“莫言此城小”一句,巧妙地引导读者思考,虽说秦安城不大,但它承载的文化历史却是深厚的,曾经的“大唐风”给予了这座城市一种非凡的厚重感。这里的情感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欣赏,更是对历史的追忆与赞美。诗人在描绘自然的同时,也在抒发对大唐盛世的向往,体现了个人与历史、自然与文化之间的深刻联系。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月”、“城”来形成对比,月亮象征着诗人的理想与追求,而小城则暗示了现实的局限,但诗人却以此为契机,反映出历史的伟大和对未来的期许。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在简练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哲理。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深刻认同和对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诗中的“邀月亭”象征什么?
诗人提到的“秦安”是指:
诗中用“莫言此城小”表达了什么情感?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张力夫的《登凤山》更注重个人情感与历史的结合,而杜甫则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表现出更加沉重的社会责任感。两首诗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在情感基调上却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