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8:32
《送西升秋试时七夕前二日》 作者:沈天孙
一咏河梁黯自惊,
兰舟叠鼓送君行。
朱弦暗度销魂曲,
银管吹残唱别声。
露下西泠秋影白,
烟深灵鹫月华清。
翻怜后夜双星渡,
何事人间唱渭城?
全诗翻译:
我在河梁边吟咏,心中感到无比忧伤,
兰舟轻轻叩打着鼓声,送你远行。
朱色的弦乐缓缓传来销魂的曲调,
银色的管乐伴随着残留的别离歌声。
露水凝结在西泠,秋天的影子显得苍白,
烟雾弥漫在灵鹫山上,月光显得格外清澈。
我怜惜那夜晚双星渡过,
为何在这人世间却传来渭城的歌声?
沈天孙,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闻名。他的诗词常常表达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的融合,善于运用音韵和意象来深化诗意。
这首诗写于七夕前夕,表达了诗人因送别友人而生的感怀。诗中描绘了秋天的萧瑟与离别的伤感,反映了人情冷暖与自然景色的交融。
《送西升秋试时七夕前二日》以精妙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心理。诗中开篇用“河梁”引入,瞬间渲染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去的友人的不舍与惆怅。“兰舟叠鼓”则通过乐器的声音渲染出送别的场景,带来一种轻盈却又不失沉重的感受。接下来的“朱弦暗度销魂曲,银管吹残唱别声”则更是通过音乐的意象,传达出离别时的情感交织,让人感受到那份无法割舍的深情。
在意象的描写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露下西泠秋影白”和“烟深灵鹫月华清”的对比,前者冷清而又清晰,后者则是朦胧与安宁的结合,形成了一种秋夜的美感。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的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的“翻怜后夜双星渡,何事人间唱渭城”,点明了诗歌的情感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世间离别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在音韵上也极具美感,给人一种轻柔而又沉重的双重感受。
整首诗围绕离别的主题展开,通过自然景色与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离别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
诗中提到的“兰舟”代表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朱弦暗度销魂曲”中的“朱弦”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