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18:40
原文展示
江城滕阁倚空寒,
鹤势骞飞远耐看。
旁列西山青玉案,
高擎南浦白银盘。
摩挲王记犹无恙,
拂拭韩碑尚未刓。
翻忆赏心亭下水,
草洲埋没贮愁酸。
白话文翻译
在江城的滕阁上,寒风凛冽地依靠着天空,
飞翔的白鹤在空中翱翔,远远地看去十分耐人寻味。
西山像青色的玉石般耸立在旁,
南浦高高地托起如白银般的盘子。
轻轻摩挲着王的记载,依然完好无损,
拂去韩碑上的灰尘,尚未被磨损。
回忆起那赏心亭下的水,
草洲已经埋没,积存着我的愁苦与酸楚。
注释
- 滕阁:指的是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是著名的古代建筑。
- 倚空寒:指阁楼在空中显得寒冷。
- 鹤势骞飞:鹤的飞翔姿态,形容其优美。
- 青玉案:形容西山像青玉一样的台面。
- 白银盘:形容南浦的美丽,像是高托起的白银盘子。
- 摩挲王记:指的是王勃的《滕王阁序》,这里的“王记”即王勃。
- 韩碑:指的是韩愈的碑文。
- 翻忆:回忆的意思。
- 草洲:指水中的草洲,象征着被埋没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景沂(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擅长词作和诗歌,风格清新隽永,常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草》是陈景沂对江城美丽景色的描绘,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往昔的回忆与感慨,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草》以江城的滕阁为背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画面。诗中以“寒风”、“白鹤”、“青玉案”、“白银盘”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江城景象。诗人的笔触细腻,通过对西山和南浦的描写,表现出江城的秀美和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然而,在美景的背后,诗人却难以掩饰对往昔的感伤和愁苦。“翻忆赏心亭下水,草洲埋没贮愁酸。”这一句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草洲的埋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的消逝,暗示着诗人对生活的思索和对过去的怀念,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忧伤。整首诗在景与情的交融中,展现了陈景沂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城滕阁倚空寒:描绘滕王阁在寒风中的孤立状态,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鹤势骞飞远耐看:强调白鹤的飞翔给人以美的享受,表现出自然之美。
- 旁列西山青玉案:西山如同青玉般的美丽,暗示自然的富饶。
- 高擎南浦白银盘:南浦的美景如白银般闪耀,表现出自然的魅力。
- 摩挲王记犹无恙:提到王勃的名作,表现出对古代文化的敬仰。
- 拂拭韩碑尚未刓:韩愈的碑文依然完好,象征着文学的永恒。
- 翻忆赏心亭下水:回忆过去的美好景象,表现出诗人的情感波动。
- 草洲埋没贮愁酸:草洲的埋没象征着往昔的消逝,带来诗人的愁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西山比作青玉,南浦比作白银,形象地描绘出自然景色的美丽。
- 对仗:全诗韵律和谐,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通过具体的意象传达抽象的情感,形成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美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在赞美自然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城:象征着繁华与美丽的自然环境。
- 滕阁:古代建筑的象征,代表着文化的积淀。
- 白鹤:象征着高洁、自由的精神。
- 西山、南浦:代表自然的美丽和诗人对美的向往。
- 草洲:象征着过往的记忆与未竟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草》的作者是谁?
-
诗中提到的“王记”指的是哪一首诗?
- A. 《静夜思》
- B. 《滕王阁序》
- C. 《春江花月夜》
- D. 《登高》
-
“草洲埋没贮愁酸”中的“草洲”象征什么?
- A. 美好回忆
- B. 自然景色
- C. 生活的烦恼
- D. 过去的消逝
答案
- B. 陈景沂
- B. 《滕王阁序》
- D. 过去的消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王勃《滕王阁序》:同样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但更加强调了人生的短暂与历史的沉淀。
- 杜甫《望岳》: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奋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中华诗词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