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51: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51:20
水调歌头(上巳和黄成之韵)
尚记春归日,锦绣里江城。
谁推日驭西去,水认故乡痕。
鱼鸟自飞自跃。红紫谁开谁落。
天运渺无声。四序镇如此,
当当复亭亭。是何年,修禊事,
畅幽情。竞传元巳天气,
别是一般清。便引郑郊溱洧。
不道孔门沂泗。大道掌如平。
待挽迷津者,都向此中行。
我仍记得春天归来的那一天,
在这锦绣般的江城中。
是谁把太阳向西推去,
水面上留下了故乡的痕迹。
鱼儿和鸟儿自由自在地飞跃,
红花和紫花,不知是谁在开放与凋谢。
天的运转无声无息,
四季就是如此安宁,
亭亭玉立的景色再次映入眼帘。
究竟是何年,
我们在这里举行修禊的仪式,
畅快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竞相传颂元巳的春天气息,
那是多么清新的一天。
不禁让我想起郑国的郊野和溱水,
却不知孔子的门下沂水与泗水。
大道如平川,
等待那些迷失方向的人,都在这里找到归路。
作者介绍:魏了翁,字泰昌,号惭愧,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古风和词作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季的上巳节,作者借此节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水调歌头(上巳和黄成之韵)》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作,诗中描绘了春天归来的美好场景,情感真挚而细腻。开篇“尚记春归日,锦绣里江城”既点明了时间,也通过“锦绣”二字展现了江城的美丽,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接着,诗人用“谁推日驭西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借水面残影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中“鱼鸟自飞自跃”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生动而富有活力。接下来的“红紫谁开谁落”则引发了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短暂。诗人通过“天运渺无声”感悟自然的规律,强调四季的更替是如此平常,却又蕴藏着深刻的哲理。
在“是何年,修禊事,畅幽情”中,诗人通过对修禊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最后,诗人把视野转向更广阔的空间,提及郑国的水乡与孔子的门徒,表达了对文化与历史的敬仰,寓意深远。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文化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尚记春归日,锦绣里江城。”
开篇引入春天的场景,江城如锦绣般美丽,唤起读者对春天的美好记忆。
“谁推日驭西去,水认故乡痕。”
通过“日驭西去”表现时间流逝,水面留痕暗示对故乡的思念。
“鱼鸟自飞自跃。”
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生动形象。
“红紫谁开谁落。”
生命的轮回,花开花落,象征着无常。
“天运渺无声。”
自然的法则,表达对宇宙的敬畏。
“四序镇如此,当当复亭亭。”
四季如常,景色常新,彰显自然之美。
“是何年,修禊事,畅幽情。”
追忆修禊的欢乐,寄托情感。
“竞传元巳天气,别是一般清。”
对元巳节的描绘,清新而愉悦。
“便引郑郊溱洧。”
引用名地,增加历史文化深度。
“不道孔门沂泗。”
反映文化背景,怀念传统。
“大道掌如平。”
概括人生哲理,寻找归宿。
“待挽迷津者,都向此中行。”
呼唤迷途者,寓意引导与希望。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水调歌头》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A. 李白
B. 魏了翁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修禊事”是指什么?
A. 祭水活动
B. 赏花活动
C. 农耕活动
诗中所描绘的“锦绣里江城”意指什么?
A. 城市的繁华
B. 自然的美丽
C. 诗人的故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