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19: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19:19
原文展示:
利成山百丈,直下独孤城。事往岁月积,长江依旧清。昔人经过地,我辈复此行。但见竹树稠,石崖如削成。乔木晚未凋,青青发余荣。天寒远峰澹,日晏长川明。时危怀古意,岁暮羁旅情。一室寄绝岸,全家托柴荆。晨炊饭脱粟,似此田涧氓。群盗正猖獗,深居且偷生。反念故园日,默默何由平。
白话文翻译:
利成山高达百丈,直下便是独孤城。往事随岁月积累,长江依然清澈。古人曾经走过的地方,我们今天又来此一游。只见竹树茂密,石崖如同削成一般。高大的树木在傍晚还未凋零,青青的枝叶展现出余下的生机。天寒使得远处的山峰显得淡薄,太阳落山时大河显得明亮。在时局危急中怀古之情油然而生,岁末时节的羁旅之情更加深沉。一家人在绝岸上寄居,全家人依靠柴荆生活。早晨做饭用的是粗糙的粮食,生活如同田间的农民。群盗正在猖獗,我们只能深居简出,苟且偷生。回想起故乡的日子,心中默默无言,如何能够平静。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字巨山,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作多表现羁旅之情和怀古之意,风格沉郁,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独孤城下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怀古之情和羁旅之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独孤城下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怀古之情和羁旅之愁。诗中“利成山百丈,直下独孤城”描绘了壮观的自然景象,而“事往岁月积,长江依旧清”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恒常。作者通过对竹树、石崖、乔木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诗的结尾“反念故园日,默默何由平”更是深刻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独孤城下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怀古之情和羁旅之愁。诗中透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利成山百丈,直下独孤城”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壮观的自然景象 B. 繁华的城市景象 C. 宁静的乡村景象 D. 荒凉的沙漠景象 答案:A
诗中“事往岁月积,长江依旧清”表达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恒常 B. 时间的停滞和自然的变迁 C. 时间的快速和自然的静止 D. 时间的缓慢和自然的动荡 答案:A
诗中“昔人经过地,我辈复此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怀旧之情 B. 探索之情 C. 忧虑之情 D. 喜悦之情 答案:A
诗中“但见竹树稠,石崖如削成”描绘了什么? A. 竹树茂密,石崖陡峭 B. 竹树稀疏,石崖平缓 C. 竹树枯萎,石崖崩塌 D. 竹树凋零,石崖光滑 答案:A
诗中“反念故园日,默默何由平”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B. 对故乡的厌恶和对现实的满足 C. 对故乡的遗忘和对现实的接受 D. 对故乡的冷漠和对现实的逃避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