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曾谹父还朝十首 其六

《送曾谹父还朝十首 其六》

时间: 2025-05-01 11:19:37

诗句

识公政事在恺悌,接物情文惟至诚。

天台两岁士民说,要雨雨来晴便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19:37

原文展示

送曾谹父还朝十首 其六
作者: 曹勋

识公政事在恺悌,
接物情文惟至诚。
天台两岁士民说,
要雨雨来晴便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曾谹父的赞美以及对他治政能力的信任。诗中提到他在处理政事时的和善与诚恳,接待百姓时更是以至诚的态度对待他们。关于天台的天气变化,士民们期待着雨水,最终愿望得以实现,体现了自然与人愿望的和谐。


注释

  • 识公:识指了解,公指曾谹父,表明对他的尊敬。
  • 政事:指处理政务和政事。
  • 恺悌:和谐、善良,形容治政的态度。
  • 接物情文:接待百姓时的情感与文采,强调对待他人的态度。
  • 士民:指士人和百姓。
  • 要雨:希望下雨。
  • 晴便晴:天气变化,表达了自然的顺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人事的关怀和对自然的观察,风格清新且多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曾谹父之际,体现了作者对曾谹父的赞赏和对其治政理念的认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的期待和百姓对自然变化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厚的情感。开篇通过“识公政事在恺悌”展现了曾谹父治政的宽厚与善良,强调了他对待百姓的诚恳态度,传递出一种温暖的政治氛围。接着提到“接物情文惟至诚”,再次强调了真诚的重要性,显示出一种儒家治国理政的思想。

在后两句中,诗人转向自然的描写,利用“天台两岁士民说”引出对天候的期待,表现了士民对自然的依赖与向往。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既有对人事的关注,也流露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上真挚,既展现了对曾谹父的尊重,也反映了百姓对生活的渴望与期待。它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对治国理政与自然和谐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作者对人性与自然的敏锐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识公政事在恺悌:表明曾谹父在处理政事时以和善、宽厚为优先,显示出其为官的风范。
  2. 接物情文惟至诚:形容他对待百姓的态度,强调了真诚的重要性。
  3. 天台两岁士民说:提到天台地区两年来士民对天气变化的看法,展现了民生的关切。
  4. 要雨雨来晴便晴:表达了对自然天气的期待,寓意着自然和人的愿望能够和谐相处。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识公政事在恺悌”与“接物情文惟至诚”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通过“要雨雨来晴便晴”,使天气变化似乎响应百姓的期望,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曾谹父的赞美,体现了治政的恰当方式与对百姓的关怀,同时也反映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意象分析

  • 恺悌:象征宽厚的治国理念,表现出对百姓的关心。
  • 至诚:反映出真诚的态度,是人际交往和治国理政的基石。
  • 天台:代表自然环境,象征着人们对生活条件的期盼与依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识公政事在恺悌”中的“恺悌”意思是?

    • A. 严厉
    • B. 宽厚
    • C. 忍耐
    • D. 忧愁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接物情文惟__”中的缺失词是?

  3. 判断题:诗中反映了士民对自然天气变化的期待。对还是错?


答案

  1. B. 宽厚
  2. 至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送别》:王之涣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关注民生与自然变化,但更侧重于国家的动乱与诗人的忧虑。
  • 《送别》:以送别为主线,但情感上更为伤感,表现出离别的惆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的详细研究和作品分析。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探讨古诗词的发展与变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醉蓬莱 和梦窗 醉蓬莱 醉蓬莱 醉蓬莱 题赠徐涵之小蓬莱别业 醉蓬莱 醉蓬莱·混元形一气 醉蓬莱 九月十八日西虢刘氏醮 醉蓬莱·江上逢韬甫 醉蓬莱 寄感 醉蓬莱(毛氏女兄生朝三月二十八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曰字旁的字 提手旁的字 殚开头的成语 言之有序 离群索处 二字旁的字 柔佞 反文旁的字 冬温夏清 齐心合力 认死扣儿 粉郎 遐隔 鼎字旁的字 眠息 钩章棘句 包含岩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