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奉答子履学士见寄之作

《奉答子履学士见寄之作》

时间: 2025-04-26 21:03:43

诗句

忆昨初为亳守行,暂休车骑汝阴城。

喜君再共樽俎乐,怜我久怀丘壑情。

累牍已尝陈素志,新春应许遂归耕。

老年虽不堪东作,犹得酣歌咏太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3:43

原文展示

忆昨初为亳守行,
暂休车骑汝阴城。
喜君再共樽俎乐,
怜我久怀丘壑情。
累牍已尝陈素志,
新春应许遂归耕。
老年虽不堪东作,
犹得酣歌咏太平。

白话文翻译

我回忆起去年刚任亳州守的时候,曾在汝阴城暂时停歇车马。很高兴你我又能共享酒席的乐趣,怜惜我长久以来对山水田园的思念。之前的信件已经表达了我的心愿,新春的时候希望能够回到田园耕作。虽然年纪大了,不再适合东奔西跑,但我仍然能痛痛快快地歌唱,享受这太平盛世。

注释

字词注释:

  • 亳守:指担任亳州的地方官。
  • 汝阴城:指汝阴这一地区的城池。
  • 樽俎:酒器与盛菜的器具,泛指宴席。
  • 丘壑:指山丘与沟壑,象征自然田园的生活。
  • 累牍:多次书信。
  • 素志:本来志向。
  • 归耕:回到田园耕作。
  • 东作:东奔西跑,工作劳碌。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珍重,这种情感在古代诗词中较为常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散文和诗词而闻名。欧阳修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珍重。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欧阳修担任亳州知州期间,表达了他与友人的情谊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简单宁静生活的追求,反映了他在仕途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心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和田园生活的深切怀念。开篇以“忆昨”引入,勾起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紧接着以“暂休车骑汝阴城”描绘了在旅途中的短暂停留,这种悠闲的状态与后文的情感交织,形成鲜明对比。诗中提到对“樽俎乐”的喜悦,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与共饮的快乐,同时也透露出对生活的满足感。

接下来的“怜我久怀丘壑情”则深刻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田园生活的渴望与思念,体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安逸。最后两句则体现了老年人的自省与对生活的态度,尽管年纪已大,不再适合奔忙的生活,但诗人仍然能够享受这个太平盛世,畅快歌唱,体现了一种豁达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新,展现了诗人对友谊、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昨初为亳守行”:回忆起自己刚开始担任亳州知州时的情景。
  • “暂休车骑汝阴城”:在旅途中暂时停留于汝阴城。
  • “喜君再共樽俎乐”:高兴的是朋友我们再次能够共享宴席的快乐。
  • “怜我久怀丘壑情”:怜惜我长久以来对山水田园的思念。
  • “累牍已尝陈素志”:之前的信件已经表达了我的真实志向。
  • “新春应许遂归耕”:希望在新春时能够返回田园耕作。
  • “老年虽不堪东作”:虽然年纪大了,不再适合东奔西跑。
  • “犹得酣歌咏太平”:但仍能痛快地歌唱,享受这太平盛世。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樽俎乐”与“丘壑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 排比:表达对自然心情的渴望。
  • 比喻:用“樽俎”象征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太平盛世的感慨,反映出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亳州:象征着官场与责任。
  • 汝阴城:代表着旅途中的停顿与友谊的共享。
  • 樽俎:象征宴席与朋友间的欢聚。
  • 丘壑:代表自然田园,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耕作:象征着朴素而充实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欧阳修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樽俎乐”指的是:
    A. 君主的宴请
    B. 与朋友共享的宴席
    C. 独自饮酒
    D. 田园生活

  3. 诗中提到的“丘壑情”主要是指:
    A.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B. 对山水田园的怀念
    C. 对官场的厌倦
    D. 对友谊的珍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田园生活与自然的诗作。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对比:

  • 欧阳修的《奉答子履学士见寄之作》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欧阳修更多地融入了对友谊的珍惜,而陶渊明则更强调个人对自然的归属感。两者在风格和情感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欧阳修集》
  • 《唐宋八大家文选》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相和歌辞。怨歌行 赋得临池竹应制 奉和幽山雨后应令 相和歌辞。从军行二首 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 应诏嘲司花女 春夜 结客少年场行 咏萤 出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意境融彻 英雄无用武之地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十一而税 糹字旁的字 包含醨的词语有哪些 短斤缺两 包字头的字 挑得篮里便是菜 包含索的成语 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雪梨 靑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大败而逃 霞浆 引绋 車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