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郎中弟见寄 其十

《次韵郎中弟见寄 其十》

时间: 2025-05-02 07:46:28

诗句

季子论才到履驹,十年不调可怜渠。

自闻马祖今非佛,不似潜夫但著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46:28

原文展示:

季子论才到履驹,十年不调可怜渠。自闻马祖今非佛,不似潜夫但著书。

白话文翻译:

季子(指季子论才,可能指代某位有才华的人)谈论到马的才能,十年来没有得到调教(即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让人感到可怜。我听说马祖(指马祖道一,禅宗祖师)如今不再是佛了,不像潜夫(潜夫指的是陶渊明,著书立说的人)。

注释:

  • 季子:古代有才之士,可能是指某个人物。
  • 履驹:原意是指踏马而行,后引申为才能出众的人。
  • :调教、培养。
  • 可怜:值得同情,感到怜悯。
  • 马祖:马祖道一,唐代著名禅宗大师,后世尊称。
  • 潜夫:指陶渊明,因其隐逸生活而得名,亦指著书立说的隐士。

典故解析:

  • 马祖:马祖道一是禅宗的一个重要人物,代表了禅宗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 潜夫: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诗人,以其田园诗和隐逸生活著称,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诗词见长,风格多为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与朋友交流时写的,表达了对才华与培养的思考,以及对现世名人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次韵郎中弟见寄 其十》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才能培养与个人成长的思考。开头提到的“季子论才到履驹”,引出对于天赋与努力的关系的探讨。十年不调的“渠”字,渗透着诗人对当代年轻才俊的惋惜与关心,显示出一种对后辈的期待和现实的无奈。

接着提到的“马祖今非佛”,则是对宗教人物的质疑,意味着在时代的变迁中,曾经的智慧与理想是否仍然适用。最后以“潜夫但著书”结束,暗示着隐逸与创作的精神,反映了作者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含深远,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将古今中外的名人及其追求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触动人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季子论才到履驹: 季子(指某位优秀的人物)谈论到马的才能,暗指有才俊之士。

  2. 十年不调可怜渠: 十年来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令人感到可怜,表达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

  3. 自闻马祖今非佛: 听说马祖如今不再是佛,意味着对宗教理想的反思,暗示时代的变迁。

  4. 不似潜夫但著书: 不像陶渊明那样只专注于写作,体现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批判。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季子”和“马祖”的对比,强调了才华与环境的影响。
  • 象征:马祖与潜夫分别象征着宗教与文学,展现了不同价值观的碰撞。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才华与培养的思考,表达了对当代人才的关注与期待,同时也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体现了诗人对文化的热爱与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才能与潜力。
  • :象征智慧与理想。
  • :象征文化与知识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季子”在诗中指代什么? A. 季节
    B. 一位优秀的人士
    C. 一种动物

  2. “马祖今非佛”表达了什么意图? A. 对宗教的赞美
    B. 对智慧的反思
    C. 对佛教的批评

  3. “十年不调”意味着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对人才的忽视
    C. 对教育的重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鸟鸣涧》

诗词对比:

对比李弥逊与陶渊明的作品,可以看到两位诗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态度。陶渊明追求隐逸生活,李弥逊则对当代人才的培养表示关切,展现出不同的价值观和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李弥逊诗文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永遇乐(蔡州移守颍昌,与客会别临芳观席上) 永遇乐 对海 永遇乐 永遇乐 永遇乐 永遇乐 饯灶 永遇乐 秋闺用日湖体 永遇乐 永遇乐(春暮有怀) 永遇乐 用东坡韵奉送顾颉刚先生北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秦山核电站 祫祭 車字旁的字 齐字旁的字 燕翼诒孙 包含阊的词语有哪些 友民 鼓字旁的字 户字头的字 言字旁的字 包含耕的成语 张良借箸 口呆目瞪 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騞砉 丰屋之祸 天诱其衷 积习成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