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5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54:42
四海文衡孰主张,半随西路擅词章。
三君八俊今何处,知有宗师在庙堂。
这首诗表达了对于文人雅士的思考与感慨。四海之内,谁主文坛,谁来倡导文艺?大多数文人都追随西方的流派,擅长于诗词的创作。如今,那些才俊英杰又在哪里呢?我知道,真正的宗师依然在朝廷上。
作者介绍:周紫芝,字子美,号紫芝,宋代著名诗人。周紫芝以其诗风清新、语言精炼而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文人面临许多挑战。诗人通过对文人的思考,表达了对当时文化现状的关切和对文人未来的期望。
这首诗以四句为主体,结构紧凑且富有哲理。首句“四海文衡孰主张”问及文艺的领导者,表达了对文化方向的探讨,这种探讨不仅关乎个人的文艺追求,也关乎国家的文化发展。接下来的“半随西路擅词章”则指出了当时文人多趋于西方文化的现象,似乎暗示着对传统文化的忽视与流失。第三句“三君八俊今何处”则用三君八俊这一历史典故,追忆昔日文人的风采与才华,表达了对优秀文人的惋惜与追寻。最后一句“知有宗师在庙堂”则展现了诗人对真正文人雅士的期待与向往,认为在政治中心仍然有值得尊敬的文化引领者。
整首诗语句简练,意蕴深厚,体现了周紫芝对文人文化现状的清醒认识与深切关注。通过对比古今,他既感叹文人风采的消逝,也寄托了对未来文人文化的希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文人现状的反思,揭示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真正文人精神的向往与赞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半随西路”指的是什么?
A. 追随传统文化
B. 追随西方文化
C. 只关注个人创作
“三君八俊”是用来表达什么情感的?
A. 对文人风采的惋惜
B. 对政治的讽刺
C. 对自然的赞美
诗歌的整体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忧伤与惋惜
B. 喜悦与欢庆
C. 中立与客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周紫芝与李白的作品都涉及文化与个人才华的探讨,但周紫芝更侧重于对当时文艺现状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多关注个人的豪情与壮志。这种不同的侧重点使得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