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8: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8:27
千条柳线织春愁,不放韶光入画楼。
远塞天低云漠漠,长河风静水悠悠。
十年客路双蓬鬓,万里归心一叶舟。
南北往来成底事,此身无恙任沉浮。
春天的柳枝像千丝万缕的愁绪,不让美好的时光进入这画楼。
远处的山塞天际,云雾弥漫,长河静静流淌,水面悠然自得。
十年的漂泊使我的两鬓渐渐变白,归家的心情如同那孤舟在万里长河中。
南北之间的往来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只要我这个人安好,就任凭命运的沉浮。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明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
作者介绍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石门,明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政治家。他以刚正不阿、清白自守而闻名,尤其在朝中任职期间,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于谦的晚年,正值他经历了十年的漂泊生活,面对人生的无常与世事的变迁,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寄托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蚤春登楼遣兴》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诗,诗中以春天的柳枝和宁静的河流为背景,融合了诗人的个人经历与情感。开头的“千条柳线”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更引发了诗人内心的愁绪。春天本应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在这位漂泊十年的诗人眼中,却是愁苦的象征。接下来的“远塞天低云漠漠,长河风静水悠悠”则展现了诗人静谧而孤独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又略显沉重的氛围。
诗的后半部分更是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思。双鬓的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经历的沧桑,而“一叶舟”则隐喻了诗人在广阔人生海洋中的孤独与无助。最后一句“此身无恙任沉浮”则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释然态度,显示出他心中的淡泊与从容。
整首诗风格沉郁,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充分体现了于谦作为诗人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在岁月流逝中对命运的淡然与释然,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千条柳线”比喻什么?
“十年客路双蓬鬓”中“蓬鬓”指的是: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