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4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45:53
减字木兰花(宿僧房有作)
辛弃疾
僧窗夜雨。茶鼎熏炉宜小住。
却恨春风。勾引诗来恼杀翁。
狂歌未可。且把一尊料理我。
我到亡何。却听侬家陌上歌。
在僧人的窗前,夜雨淅淅沥沥。茶壶在炉上冒着香气,正好让我小住一会儿。
我却怨恨这春风,勾引诗句来,惹得我心烦意乱。
还不能狂歌,暂且把酒喝一杯让我放松一下。
我何时才能到达?却听见那姑娘在陌上唱歌。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历史典故,但“春风”常常用来象征美好的事物,尤其是爱和诗意的涌现。而“夜雨”则常常用来渲染一种孤独和思考的氛围,符合辛弃疾的豪情与感伤交织的风格。
这首诗以夜雨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开头“僧窗夜雨”不仅描绘了具体的环境,也为整首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茶鼎的香气映衬出一种淡淡的生活气息,而“却恨春风”则突显了诗人对春天的怨恨,正是因为春风的温暖勾引起了心中的诗意,却让他深感烦恼。诗人自嘲“恼杀翁”,显示出一种无奈与调侃的态度。
接下来的句子“狂歌未可”表明诗人内心的矛盾,虽然渴望放声高歌,但现实却让他无法如愿,表现出一种对自由的渴求与束缚的无奈。最后一句“却听侬家陌上歌”则引入了外部的声音,带来了一丝生机与希望,似乎在呼唤诗人重新回归生活的乐趣。
整首诗在描绘夜雨与春风的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反思与感慨,展现了辛弃疾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复杂感情:既有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又有对春风引发情感的无奈,最终在对未来的迷茫中,诗人又被生活的乐趣所吸引。通过对夜雨、春风、歌声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反映出一种富有哲理的生活态度。
诗中“僧窗夜雨”描绘了怎样的气氛?
A. 热闹的
B. 宁静的
C. 伤感的
诗人对春风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喜爱
B. 讨厌
C. 复杂
最后一句“却听侬家陌上歌”的作用是什么?
A. 结束全文
B. 引入新的情感
C. 表达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