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8:43
丹凤吟(无射商赋陈宗之芸居楼)
作者: 吴文英 〔宋代〕
丽景长安人海,避影繁华,结庐深寂。
灯窗雪户,光映夜寒东壁。
心凋鬓改,镂冰刻水,缥简离离,风签索索。
怕遣花虫蠹粉,自采秋芸薰架,香泛纤碧。
更上新梯窈窕,暮山澹著城外色。
旧雨江湖远,问桐阴门巷,燕曾相识。
吟壶天小,不觉翠蓬云隔。
桂斧月宫三万手,计元和通籍。
软红满路,谁聘幽素客。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的繁华景象,诗人在繁华的背后选择隐居于一处宁静的地方。透过灯窗和雪白的窗户,寒冷的夜色映照在东墙上。随着时间的流逝,心情渐渐凋零,鬓发也变得苍白,仿佛在冰水上雕刻着细腻的花纹。诗人担心花虫会侵蚀自己的香料,因此自己去采摘秋天的香草,香气在翠绿色的架子上飘荡。再向上攀爬新梯,婀娜多姿的身影映衬在远处的暮色山峦上。往昔的友谊已在江湖间渐行渐远,问候那曾相识的燕子,在桐树阴影下的门巷。吟唱时的酒壶虽小,不觉已被翠绿的云彩隔绝。桂树斧头在月宫中忙碌着,计算着元和年间的通籍。而满路的红花,谁又在邀请这位幽静的客人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吴文英(约1070—1135),字文英,号云峰,宋代词人,尤以小令见长,风格清新婉约,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诗人隐居在安静的环境中,反映出对喧嚣生活的厌倦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丹凤吟》展现了诗人对繁华世界的反思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开篇以“丽景长安人海”引入,描绘出长安城的繁华与热闹,接着通过“避影繁华”表达出诗人对这种繁华的逃避与渴望宁静的心情。诗中描写了四季的更替和心境的变化,尤其是“心凋鬓改”,不仅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与易逝。随着描写的深入,诗人通过“灯窗雪户”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仿佛在黑夜中寻找内心的归宿。
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物的描写,如“秋芸薰架”、“暮山澹著城外色”,也有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感。尤其是最后两句,提及“幽素客”,既是对自我身份的反思,也暗示了对友人、对往日的怀念。
整体上看,这首诗不仅是对繁华与宁静的对比,更是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吴文英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喧嚣生活的逃避,以及对内心宁静和友人往来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长安”象征什么?
a) 宁静
b) 繁华
c) 乡村
诗人选择隐居的原因是什么?
a) 对繁华的厌倦
b) 希望结交朋友
c) 追求财富
“心凋鬓改”中“鬓”指的是什么?
a) 头发
b) 心情
c) 眼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上述各个方面的解析与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丹凤吟》这首诗歌的魅力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