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偈

《偈》

时间: 2025-05-02 09:30:30

诗句

远希大慧无,近笑孤峰絮。

多少初地人,争问末后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30:30

原文展示:

远希大慧无,近笑孤峰絮。多少初地人,争问末后句。

白话文翻译:

远处期盼着大智慧,却发现近旁的孤峰上只有飘荡的絮。多少初学的人,都在争相询问最后的句子。

注释:

  • 远希:远远地希望,期待。
  • 大慧:指高深的智慧,通常指佛教中的觉悟。
  • 孤峰:指孤独的山峰,象征着孤独和独立。
  • :指柳絮或其他轻柔的东西,形容无实质的东西。
  • 初地人:指刚入门的修行者或学习者,突出他们的稚嫩和求知欲。
  • 末后句:指最终的道理或真理,通常是指深奥的哲理或智慧。

典故解析:

本诗涉及佛教的思想,特别是对智慧的探求。诗中“远希大慧”体现了对高深智慧的向往,而“初地人”则暗示修行者在追求智慧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与迷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曾任官职,晚年隐居。其诗风清新隽永,擅长描写自然景色,思想深邃,尤其在佛教诗歌创作上有独特贡献。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对人生和智慧的思考愈加深入,反映出对于佛教哲理的探索和探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智慧的渴望与追寻,以及对初学者困惑的同情。开头的“远希大慧无”道出了追求智慧的艰难,仿佛在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往往不易获得,甚至是遥不可及。而“近笑孤峰絮”则通过描绘孤独的山峰与轻飘的絮,揭示了外在的风景与内心的孤独之间的对比。对于初学者来说,他们在探求智慧的道路上,往往会被表面的繁华与虚无所迷惑,因而“争问末后句”的行为不仅反映了他们的急切,也反映了对真理的渴望。

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都表现出一种哲思,探讨了人对智慧的向往与求索,以及其中的艰辛与孤独。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反思,展现了人类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无奈与坚持,表达了对修行者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远希大慧无:表达了对智慧的渴望,暗示获取智慧的困难。
  2. 近笑孤峰絮:描绘了近处的孤独与轻虚,体现外在世界的无常。
  3. 多少初地人:指刚开始学习的人,强调他们的稚嫩与对真理的渴求。
  4. 争问末后句:表现出对最终真理的急切追求,但又显得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峰与初学者的境况相提并论,展示孤独感。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孤峰象征修行的孤独与艰难,絮象征虚无与无实。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对智慧的追求,展现了人在探索真理过程中的孤独与困惑,表达了对初学者的深切同情与理解,揭示了智慧的获得并非易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慧:象征高深的智慧,佛教中的觉悟。
  • 孤峰:象征孤独与独立,探讨修行的艰辛。
  • :象征虚无与无实,反映外在世界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远希大慧无”中的“大慧”指什么?

    • A. 高深的智慧
    • B. 一座高山
    • C. 一种植物
  2. 诗中提到的“初地人”是指什么?

    • A. 老练的修行者
    • B. 刚入门的修行者
    • C. 退隐的隐士
  3.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的是?

    • A. 自然景色
    • B. 对智慧的追求
    • C. 人生的无常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寻隐者不遇》 - 贾岛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刘克庄的这首诗相比,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同样表达了对智慧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更加注重于人际关系的失落感。两首诗都展示了孤独与求索的主题,但刘克庄更注重内心的挣扎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小雅·裳裳者华 瞻彼洛矣 小雅·大田 小雅·甫田 小雅·信南山 小雅·楚茨 小雅·鼓钟 小明 无将大车 小雅·北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唾地成文 生字旁的字 非罴非熊 名友 尊贤使能 飞字旁的字 彑字旁的字 巛字旁的字 筌拾 不明事理 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瓜字旁的字 秩薪 祸福惟人 坡颍 徭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