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3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30:30
远希大慧无,近笑孤峰絮。多少初地人,争问末后句。
远处期盼着大智慧,却发现近旁的孤峰上只有飘荡的絮。多少初学的人,都在争相询问最后的句子。
本诗涉及佛教的思想,特别是对智慧的探求。诗中“远希大慧”体现了对高深智慧的向往,而“初地人”则暗示修行者在追求智慧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与迷茫。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曾任官职,晚年隐居。其诗风清新隽永,擅长描写自然景色,思想深邃,尤其在佛教诗歌创作上有独特贡献。
本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对人生和智慧的思考愈加深入,反映出对于佛教哲理的探索和探讨。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智慧的渴望与追寻,以及对初学者困惑的同情。开头的“远希大慧无”道出了追求智慧的艰难,仿佛在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往往不易获得,甚至是遥不可及。而“近笑孤峰絮”则通过描绘孤独的山峰与轻飘的絮,揭示了外在的风景与内心的孤独之间的对比。对于初学者来说,他们在探求智慧的道路上,往往会被表面的繁华与虚无所迷惑,因而“争问末后句”的行为不仅反映了他们的急切,也反映了对真理的渴望。
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都表现出一种哲思,探讨了人对智慧的向往与求索,以及其中的艰辛与孤独。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反思,展现了人类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无奈与坚持,表达了对修行者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探讨了对智慧的追求,展现了人在探索真理过程中的孤独与困惑,表达了对初学者的深切同情与理解,揭示了智慧的获得并非易事。
“远希大慧无”中的“大慧”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初地人”是指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的是?
-《寻隐者不遇》 - 贾岛 -《静夜思》 - 李白
与刘克庄的这首诗相比,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同样表达了对智慧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更加注重于人际关系的失落感。两首诗都展示了孤独与求索的主题,但刘克庄更注重内心的挣扎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