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3:35
甘节堂作
作者:王问
思彼京洛间,田窦势莫伦。
托婚椒兰殿,甲第上干云。
昼日再三接,广衢翻朱轮。
倾城咸来趋,綦履填高门。
委心事罄折,愿假一顾恩。
一举起穷废,荣枯立可分。
谁为脱屣人,清风振高旻。
长谣归去来,甘心守柴藩。
江东与栗里,千载此道存。
在京城和洛阳之间的思念,田间的窦家势力无法相比。
我托身于椒兰殿,那里甲第高耸入云。
白天里三次相见,宽阔的街道上车轮翻滚。
城中人们都来趋附,华丽的鞋子填满了高门。
我把心事倾诉无遗,渴望得到你的一瞥恩宠。
一举成败皆在一念之间,荣华与枯萎都可以分开。
谁能为我脱去鞋子,清风吹动着高远的天空。
长歌归来,甘愿守着柴门。
江东与栗里,千年之后这条道路依旧存在。
作者介绍:王问,明代诗人,生于动荡年代,作品常表达对社会变迁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与人际关系的微妙。通过对京城繁华与个人情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甘节堂作》展现了王问对繁华都市生活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中描绘了京洛之间的奢华与繁盛,通过“椒兰殿”、“朱轮”等意象展现出一种高贵的生活。然而,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的心境逐渐转向内心的孤独与渴望。他对“倾城咸来趋”的描写,反映了人们对名利的追逐,而“愿假一顾恩”则流露出诗人对真挚情感的渴求。诗中最后提到的“甘心守柴藩”,则是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表明诗人对世俗繁华的反思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这一切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一幅繁华的图景,更是一种深邃的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繁华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人际关系的反思,以及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问的《甘节堂作》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繁华生活的向往
B. 对战争的思考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乡村生活的怀念
诗中提到的“椒兰殿”象征什么?
A. 战争
B. 繁华的婚嫁
C. 自然景色
D. 乡村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问与李白的作品都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李白的诗更强调自然与个体的自由,而王问则更关注于社会地位与人际关系的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