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抱一庐绎志

《抱一庐绎志》

时间: 2025-04-27 00:10:16

诗句

上古一真人,容若春华敷。

忧乐通四时,动止常于于。

登高靡为栗,入水不能濡。

问之胡能尔,涵神同太虚。

下士晚闻道,山中来结庐。

苫茅蔽风雨,斩荆揉为枢。

委形寄虚榻,阖户动旬余。

寒梅倚清艳,素心自如如。

情知无因触,悠然返其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0:16

原文展示:

抱一庐绎志
作者: 王问 〔明代〕

上古一真人,容若春华敷。
忧乐通四时,动止常于于。
登高靡为栗,入水不能濡。
问之胡能尔,涵神同太虚。
下士晚闻道,山中来结庐。
苫茅蔽风雨,斩荆揉为枢。
委形寄虚榻,阖户动旬余。
寒梅倚清艳,素心自如如。
情知无因触,悠然返其初。

白话文翻译:

古代有位真人,容貌如春天的花朵般娇美。
他无论忧愁还是快乐,始终与四时的变化相通,
行动和停止都很自然。
他登高时毫无惧怕,入水时也不怕湿润。
我问他为何这样,回答说他的心灵与广大虚空相同。
下士晚年才领悟到道理,来到山中建造小屋。
用茅草遮风挡雨,砍荆棘做成门框。
他将身心寄托在虚无的榻上,闭门不出十余天。
寒梅依然在清冷中绽放,心境从容自如。
他知道一切并非因缘而触动,悠然自得地返归初始。

注释:

  • 真人:指道教中修道成仙的人。
  • 春华:春天盛开的花,象征美好和生机。
  • 通四时:与四季的变化和谐相处。
  • 涵神同太虚:心灵达到与宇宙虚空同在的境界。
  • 下士:指地位较低的人,或修道水平较低的人。
  • 苫茅:用茅草覆盖。
  • 委形寄虚榻:将身体寄托在虚无的榻上,表示放下身心的束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问,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表达对道教思想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抱一庐绎志》创作于明代,期间社会动荡,士人多寄情于山水,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道理的深刻领悟与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歌鉴赏:

《抱一庐绎志》以“真人”开篇,立即引发读者的兴趣,整个诗歌通过对“真人”生活状态的描绘,揭示了深邃的道理。王问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无为”哲学的理解。

诗中描写的“寒梅倚清艳,素心自如如”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清新的美感,代表了心灵的纯净与自然的和谐。诗人通过对“下士”的描写,展示了人们对道的领悟过程,不论身份地位,最终都可以寻找到自己的心灵归宿。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抒发出深厚的哲理,展现了人们对自由、自然和内心世界的向往,透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气质,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上古一真人,容若春华敷。
    描绘了真人的美丽与超凡脱俗,像春花般绚烂。

  2. 忧乐通四时,动止常于于。
    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心境与自然四季和谐。

  3. 登高靡为栗,入水不能濡。
    体现了他无畏的精神和不受环境影响的超然。

  4. 问之胡能尔,涵神同太虚。
    提示我们,真正的道理在于内心的空灵和广阔。

  5. 下士晚闻道,山中来结庐。
    反映了人们对道理的追寻,最终选择隐居于山林。

  6. 苫茅蔽风雨,斩荆揉为枢。
    描述了朴素的生活状态,体现对自然的依赖。

  7. 委形寄虚榻,阖户动旬余。
    暗示放弃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宁静。

  8. 寒梅倚清艳,素心自如如。
    寒梅的坚韧与清丽象征着作者的心境。

  9. 情知无因触,悠然返其初。
    最后表达出一种豁达的态度,回归本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真人”比作春华,突出其美丽与出众。
  • 对仗:如“登高靡为栗,入水不能濡”,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拟人:寒梅“倚清艳”,赋予植物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旨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内心的修炼,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道德信仰的坚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真人:象征理想的境界,代表对道教哲学的向往。
  • 寒梅:象征坚韧与清高,寓意在困境中自我坚持。
  • 山中小屋:代表隐居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问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寒梅倚清艳”中“寒梅”象征什么?
    A. 美丽
    B. 坚韧
    C. 快乐
    D. 伤感

  3. 这首诗表达了对什么生活状态的向往?
    A. 奢华
    B. 自然与宁静
    C. 权力与财富
    D. 热闹与繁华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问的《抱一庐绎志》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但王问更强调内心的超然与自由,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心境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王问诗集》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夜闻雨 登金山 张叔挽诗二首 张叔挽诗二首 中秋玩月 游善应禅院 鱼上冰 次曾守初太守游山庄诗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晩伴儿 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鬯字旁的字 牵牛下井 匮涸 四点底的字 鸟焚其巢 彑字旁的字 廾字旁的字 可朱浑 儿字旁的字 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孤禅 避面尹邢 气弱声嘶 表正 屡次三番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包含蜩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