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3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6:12
朱自清的《虞美人》
烟尘千里愁何极。
镇日无消息。
可怜弱絮不禁风。
几度抛家傍路各西东。
一身匏系长安道。
归思空萦绕。
梦魂应不隔关山。
却又衾寒灯灺漏声残。
在千里烟尘中,愁苦无穷无尽。
整日都没有音信。
可怜那轻柔的絮儿,抵挡不住风。
多少次抛下家乡,四处流浪东西。
我身上绑着长安的路,
思乡的情绪空中萦绕。
梦中的灵魂应该不受关山阻隔,
但又是被寒被子和灯下滴漏声所困扰。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近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学者,以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和深厚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尤其在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方面具有独特的视角。
《虞美人》创作于朱自清身处动荡年代的背景下,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于战争带来的离散与孤独的深切体验。
《虞美人》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咏怀之作,朱自清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在动乱时代的无奈与愁苦。开篇的“烟尘千里愁何极”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愁苦的境地,烟尘象征着战争的苦痛,无尽的愁苦似乎难以排解。整首诗采用了大量的意象,如“弱絮”、“长安道”,这些意象不仅富有诗意,更承载了深厚的人生哲理。
“可怜弱絮不禁风”一句,以“弱絮”比喻人,表现出在时代巨变面前的无力感,折射出朱自清对个体命运的深刻思考。接下来的回忆与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来,带出一种无法归家的忧伤。诗的结尾“却又衾寒灯灺漏声残”,以寒冷的被子和滴漏的灯光,描绘出孤独与无助,令人心痛。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展现了朱自清深厚的诗歌功底和他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整首诗通过描绘离乡游子的孤独与思乡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反映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力感与孤独,展现出对生命真谛的思索与感悟。
《虞美人》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朱自清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弱絮”比喻的是:
A. 柔弱无力的人
B. 战争的烟尘
C. 思乡的情感
诗中“梦魂应不隔关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现实的无奈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