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0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01:41
冷落清秋时节,枝上晚蝉声咽。瘦影太伶仃,忍向寒塘自瞥。凄绝。凄绝。肠断晓风残月。
在冷清的秋天时节,树枝上只听见晚蝉的哽咽声。我的身影显得十分孤单,忍不住向寒冷的塘水自顾自地瞥去。凄凉啊,凄凉啊,肠断于晨风和残月之下。
诗中没有直接涉及的典故,但“残月”常常与孤独、凄凉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表达诗人在特殊时刻的内心感受。
叶嘉莹,生于1924年,著名的当代诗人和学者,专注于古典诗词的研究和创作。她的诗风以清新、细腻著称,常常结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
《如梦令·残柳》创作于叶嘉莹对人生感悟的阶段,正值秋冬交替之际,诗人感受到时光流逝带来的孤独与伤感,借用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
《如梦令·残柳》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词作,叶嘉莹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传达出一种深切的孤独感。开篇的“冷落清秋时节”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凄凉的氛围,随着“枝上晚蝉声咽”的出现,情感进一步升华,蝉鸣的哽咽声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是诗人内心孤独的回响。
“瘦影太伶仃”一句,将孤独感具象化,诗人自觉身影瘦弱,仿佛在这个季节里显得格外渺小无助。“寒塘自瞥”则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望向寒冷的塘水,却也暗示着一种无奈的自嘲和深深的思索。最后的“凄绝”三声,重复强调了内心的伤痛,表达出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感纠结,而“肠断晓风残月”则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晨风和残月的意象,交织出一种无尽的忧伤与失落。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展现了秋季的凄美与生命的脆弱,令人深思。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孤独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
诗人通过何种自然现象表达自己的孤独感?
诗中重复的字词“凄绝”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