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2:1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2:12:24
归卧林间十二春,
心安日日是良辰。
家居佛界清凉国,
人住仙宫自在身。
无事入山寻阮客,
有时击壤助尧民。
虽无高行追先隐,
毕究田园乐亦真。
回到山林中安静地生活了十二年,
内心安宁,每天都是美好的日子。
居住在佛教的清凉世界,
仿佛人已经住在仙宫,自在无忧。
无事时我便进入山中寻找阮籍这样的隐士,
偶尔也参与助农的活动,帮助尧时代的人民。
虽然没有追求高尚的隐居生活,
但在田园生活中享受的乐趣也是真实的。
姜特立(约1070—1135),字德甫,号独觉,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题材。
《暑退》作于姜特立隐居于山林的时期,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田园乐趣的珍视。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士人对官场的失望促使他们寻求隐居,以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暑退》是一首表现隐逸生活的诗,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他回归自然、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开头两句“归卧林间十二春,心安日日是良辰”,直接表达了诗人安静、舒适的生活状态,强调了他在自然环境中所获得的内心平静。接着,诗人通过“家居佛界清凉国,人住仙宫自在身”来展现他心灵的自在,仿佛置身于一个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这种理想的境界与佛教的清净相联系,进一步深化了隐逸的主题。
接下来的两句“无事入山寻阮客,有时击壤助尧民”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他渴望与隐士阮籍相会,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另一方面,他也愿意参与到现实生活中,帮助农民,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种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既有理想,也不忘现实。
最后两句“虽无高行追先隐,毕究田园乐亦真”总结了诗人的心态:虽然没有追求先贤的高尚隐居生活,但在田园中的简单快乐同样真实而珍贵。这一哲理启示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全诗以隐逸生活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社会的关注。诗中展现的宁静与安逸,令人向往,传达了内心的满足与自在。
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诗歌的主题,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诗人回归山林生活了多少年?
A. 十二春
B. 十春
C. 十二冬
D. 十年
“心安日日是良辰”中的“良辰”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日子
B. 昨天
C. 明天
D. 不好的日子
诗中提到的“阮客”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A. 李白
B. 杜甫
C. 阮籍
D. 王维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