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1:5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1:50:56
少年游·翠罗裙解缕金丝
作者: 陈允平 〔宋代〕
翠罗裙解缕金丝。
罗扇掩芳姿。
柳色凝寒,花情殢雨,
生怕踏青迟。
碧纱窗外莺声嫩,
春在海棠枝。
别后相思,
许多憔悴,
惟有落红知。
这首词描写的是一个春天的场景,诗人在春日的氛围中,看到美丽的女子穿着翠绿色的罗裙,轻解金丝。她的美丽被罗扇掩盖,柳树颜色显得凝重,花儿在细雨中显得愁苦,似乎生怕等不到出游的时机。窗外传来的黄莺声柔嫩动听,春意正浓在海棠树上。分别之后的思念,让人感到憔悴,唯有那些飘落的花瓣能理解这份心情。
“踏青”作为古代文化中一种春游的活动,常常与诗人的游乐情怀、对春天的向往联系在一起。而“海棠”作为一种花卉,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象征着女子的美丽与爱情的愁苦。
作者介绍:陈允平,宋代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著称。其作品多描写爱情、春景,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春季,正值青春年华,诗人对春天的美好景象和青春时光的珍惜,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离别的感伤。
《少年游·翠罗裙解缕金丝》是一首抒情性极强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离别的愁苦。开篇用“翠罗裙解缕金丝”引入,勾勒出一个美丽女子的形象,瞬间吸引读者的目光。随后的描写中,柳色的凝重与花情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又流露出一丝寒意,传达出春寒料峭的感觉。
“生怕踏青迟”一句,展现了对春天的渴望与不舍,似乎每一刻的等待都充满了焦虑。接下来的“碧纱窗外莺声嫩”,则把视线转向了窗外的春景,黄莺的歌声为这个画面增添了生动的音韵,仿佛春天的气息正通过窗户渗入室内,营造出一种“春在海棠枝”的美好意境。
最后的“别后相思,许多憔悴”,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离别后的思念与忧伤,落红作为唯一知音,象征着细腻的情感与对往事的追忆,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情的思考,使得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离别的惆怅与思念的深重,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思考,展现了对青春、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离别的惆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翠罗裙解缕金丝,指的是?
A. 男子
B. 女子
C. 动物
D. 自然景象
填空题:诗中“生怕踏青迟”表达了对__的渴望。
判断题:落红是诗中唯一能理解相思的对象。(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