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少年游·翠罗裙解缕金丝

《少年游·翠罗裙解缕金丝》

时间: 2025-05-03 01:50:56

诗句

翠罗裙解缕金丝。

罗扇掩芳姿。

柳色凝寒,花情殢雨,生怕踏青迟。

碧纱窗外莺声嫩,春在海棠枝。

别後相思,许多憔悴,惟有落红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1:50:56

原文展示

少年游·翠罗裙解缕金丝
作者: 陈允平 〔宋代〕

翠罗裙解缕金丝。
罗扇掩芳姿。
柳色凝寒,花情殢雨,
生怕踏青迟。
碧纱窗外莺声嫩,
春在海棠枝。
别后相思,
许多憔悴,
惟有落红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的是一个春天的场景,诗人在春日的氛围中,看到美丽的女子穿着翠绿色的罗裙,轻解金丝。她的美丽被罗扇掩盖,柳树颜色显得凝重,花儿在细雨中显得愁苦,似乎生怕等不到出游的时机。窗外传来的黄莺声柔嫩动听,春意正浓在海棠树上。分别之后的思念,让人感到憔悴,唯有那些飘落的花瓣能理解这份心情。


注释

  • 翠罗裙:翠色的罗裙,指女子的华美衣袍。
  • 解缕金丝:轻轻解开金丝,形容女子温婉动人的姿态。
  • 罗扇:用罗帕制成的扇子,古代女子常用以掩面。
  • 柳色凝寒:柳树的颜色显得寒冷,暗示春寒料峭。
  • 花情殢雨:花在雨中显得愁苦,情意缠绵。
  • 踏青:春游的活动,常与朋友一起踏青游玩。
  • 碧纱窗:用绿色纱帘的窗户,透出春光。
  • 莺声嫩:黄莺的歌声柔美动听。
  • 海棠枝:海棠花的枝条,象征春天的美好。
  • 落红:凋落的花瓣,象征着对往事的追忆。

典故解析

“踏青”作为古代文化中一种春游的活动,常常与诗人的游乐情怀、对春天的向往联系在一起。而“海棠”作为一种花卉,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象征着女子的美丽与爱情的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允平,宋代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著称。其作品多描写爱情、春景,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春季,正值青春年华,诗人对春天的美好景象和青春时光的珍惜,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离别的感伤。


诗歌鉴赏

《少年游·翠罗裙解缕金丝》是一首抒情性极强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离别的愁苦。开篇用“翠罗裙解缕金丝”引入,勾勒出一个美丽女子的形象,瞬间吸引读者的目光。随后的描写中,柳色的凝重与花情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又流露出一丝寒意,传达出春寒料峭的感觉。

“生怕踏青迟”一句,展现了对春天的渴望与不舍,似乎每一刻的等待都充满了焦虑。接下来的“碧纱窗外莺声嫩”,则把视线转向了窗外的春景,黄莺的歌声为这个画面增添了生动的音韵,仿佛春天的气息正通过窗户渗入室内,营造出一种“春在海棠枝”的美好意境。

最后的“别后相思,许多憔悴”,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离别后的思念与忧伤,落红作为唯一知音,象征着细腻的情感与对往事的追忆,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情的思考,使得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离别的惆怅与思念的深重,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翠罗裙解缕金丝:描绘女子的华美服饰,金丝与翠罗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表达出女子的优雅与华丽。
  2. 罗扇掩芳姿:扇子遮掩了她的美丽姿态,传达出一种含蓄与矜持。
  3. 柳色凝寒,花情殢雨:柳树的寒意与花的愁苦,反映出春天的复杂情感,既有生机又有忧伤。
  4. 生怕踏青迟:对春游的渴望与不安,传达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5. 碧纱窗外莺声嫩:窗外黄莺的歌声为环境增添活力,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6. 春在海棠枝:春天的气息在海棠花上体现,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7. 别后相思,许多憔悴:离别后的思念让人憔悴,情感的深沉与执着显而易见。
  8. 惟有落红知:唯有落花能理解这种忧伤,形成一种感情的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如“春在海棠枝”。
  • 拟人:将花瓣赋予情感,体现出对往事的追忆。
  • 对仗:如“柳色凝寒,花情殢雨”,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思考,展现了对青春、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离别的惆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罗裙:象征美丽与青春的华美。
  • 罗扇:含蓄美,掩饰内心情感。
  • 柳色: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寒意。
  • 花情:春天的娇嫩与脆弱。
  • 莺声:春天的活力与生动。
  • 海棠:美好与爱情的象征。
  • 落红:对往事的追忆与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翠罗裙解缕金丝,指的是? A. 男子
    B. 女子
    C. 动物
    D. 自然景象

  2. 填空题:诗中“生怕踏青迟”表达了对__的渴望。

  3. 判断题:落红是诗中唯一能理解相思的对象。(对/错)

答案

  1. B
  2. 春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写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但更注重于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
  • 苏轼《水调歌头》: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情感更加开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词源》
  • 《古诗词鉴赏》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大圣乐 落梅 大圣乐 次周草窗韵 大圣乐(次施中山蒲节韵) 丁香结 和清真 丁香结 丁香结 丁香结 丁香结•和清真 丁香结 为未婚顾烈女作 丁香结 秋日梨花,再和君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曰字旁的字 纤毫毕现 歺字旁的字 燕雀岂知鸿鹄之志 束马悬车 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入字旁的字 正步 恶舌 目字旁的字 清朝 彑字旁的字 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翻唇弄舌 憃弱 虫字旁的字有哪些?带虫的汉字大全 户旁的字有哪些?带户的汉字大全 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艹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艹字旁的字 沟中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