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0:04
都下书怀
半月不把镜,羞看两鬓尘。
读书增意气,携刺减精神。
道路谁推毂,江湖赋采苹。
从来麋鹿性,那作帝乡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半个月没有照镜子,羞于看到自己两鬓的白发和尘埃。读书能增添气概,但携带的刺却减弱了精神。道路上谁在推动车轮,江湖上又能赋诗采摘野苹?从古至今,麋鹿的天性,又能成为帝乡的人吗?
作者介绍:戴复古(生卒年不详),字君则,号复古,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著称。身处战乱时期,作品多表现出对国家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自我反思,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体现了士人的责任感与孤独感。
《都下书怀》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自我形象的反思,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活压力的感慨。开篇以“半月不把镜”引入,表现出诗人对自己形象的羞愧,暗示着年华的流逝与内心的焦虑;而“读书增意气”则展现了诗人通过读书来提升自我精神的努力,体现出士人追求理想与知识的执着。接下来的“携刺减精神”交织出生活的苦楚,似乎在揭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道路谁推毂”则引发对生活责任的思考,诗人感慨在生活中,谁又是在推动这一切,仿佛对人生的无奈与困惑。而“江湖赋采苹”则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表现出对自然与简单生活的渴望。最后一句“从来麋鹿性,那作帝乡人”,以麋鹿的自由象征理想生活,表达出诗人对现实的逃避与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上富有层次,以自然与人生的对比,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情感真挚,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对自我形象的反思与对理想的向往,表达了士人在社会动荡中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无奈,体现了对知识和自由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羞看两鬓尘”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对年华流逝的感慨
B. 对生活的期待
C. 对自然的向往
“读书增意气,携刺减精神”中“刺”可以理解为:
A. 书中的内容
B. 生活中的烦恼
C. 自然的美丽
诗的最后一句中“麋鹿”象征着什么?
A. 理想与自由
B. 国家与责任
C. 知识与智慧
答案:1. A;2. B;3. 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