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腊梅二首

《腊梅二首》

时间: 2025-05-10 07:45:27

诗句

天寒好风日,清香透窗纱。

谁知蜜脾底,有此返魂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45:27

原文展示:

《腊梅二首》
天寒好风日,清香透窗纱。
谁知蜜脾底,有此返魂花。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冬天,阳光明媚,微风轻拂,腊梅的清香透过窗纱飘来。谁能想到,在这甜蜜的蜂蜜背后,竟藏着这样一朵令人生魂回归的花?

注释:

字词注释:

  • 腊梅:一种在寒冬时节盛开的花,象征坚韧和不屈。
  • 返魂花:指腊梅,因其香气扑鼻,能使人精神焕发,仿佛使人复生。
  • 蜜脾:指蜂蜜,形容甜美的事物。
  • 窗纱:窗户上用来遮挡的纱布,象征透过窗户感受到的外界气息。

典故解析:
腊梅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作坚韧与高洁的象征,尤其在寒冷的冬季显得尤为珍贵。诗中提到的“返魂花”也是一种虚构的说法,表达了腊梅带给人的精神感召和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约1040-1098),字尹之,号复古,南宋时期的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常写景抒情,擅长表现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寒冬腊月,作者在寒冷的环境中感受到腊梅的香气,触发了对生命与温暖的思考,反映了他对生命力与希望的追求。

诗歌鉴赏:

《腊梅二首》通过描绘冬日里腊梅的清香,传达了一种孤高而坚韧的精神。诗的开头“天寒好风日”,描绘了一个寒冷却阳光明媚的冬日,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冬日的冷峻与腊梅的独特温暖。接着,诗人提到“清香透窗纱”,这不仅是对腊梅香气的描绘,更象征着在严冬中生命的气息与希望的存在。

“谁知蜜脾底,有此返魂花”一句,诗人巧妙地将腊梅比作“返魂花”,暗示着腊梅的香气如同蜜蜜甜甜的蜂蜜,能够滋养人的心灵,使人焕发活力。这种比喻不仅形象生动,同时也表达了对腊梅的赞美与对生命的感悟。

整首诗在简朴的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既有对冬日的描绘,也有对生命韧劲的赞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寒好风日:描述了一个寒冷却有着好天气的日子,营造出冬季的氛围。
  • 清香透窗纱:通过窗纱的缝隙,腊梅的香气悄然传入,表现出腊梅的香气之浓郁。
  • 谁知蜜脾底:引入“蜜脾”的意象,暗示这种甜美的体验,实际上是对腊梅的讴歌。
  • 有此返魂花:腊梅被比作“返魂花”,表达了它所带来的精神振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腊梅比作“返魂花”,突出其独特的生命力。
  • 对仗: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腊梅的描绘,传达了在寒冷与苦境中仍能感受到生命的温暖与希望。诗人通过腊梅的清香,探索了生命的韧性与精神之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腊梅:象征坚韧与不屈,也代表冬季生命的希望。
  • 清香:象征生命的气息与美好体验。
  • 窗纱:象征人与自然的连接,透过窗户看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腊梅在诗中被称为哪种花?
    A. 返魂花
    B. 冰花
    C. 迎春花

  2. 诗中描述的天气是怎样的?
    A. 寒冷而阴雨
    B. 寒冷而阳光明媚
    C. 暖和而多风

  3. “清香透窗纱”一句中的“窗纱”象征什么?
    A. 隔绝
    B. 连接
    C. 遮挡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by 王安石:同样描绘梅花的坚韧与美丽。
  • 《冬夜读书示子聿》 by 朱熹:传达冬季沉静与思考的气氛。

诗词对比:

  • 对比《腊梅二首》和《梅花》,两者都表现了寒冬中花卉的坚韧,但《梅花》更强调孤傲和高洁,而《腊梅二首》则融入了生命的温暖与清香。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各有侧重,但都传达了冬季中顽强生存的精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戴复古诗词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橙数珠 其二 望潭毒山 杨太孺人贞寿卷 其三 春行作 周伯明出按山西有纸屏留师邵御史家尝借用之上有二月十九日与曹孚若联句次韵 由玉河复至玉泉 其二 与王司礼焘马司谏汝彰卢氏园宴坐言别 和建小学韵呈赵求仁使君 寄长儿韵语 其二十二 树萱堂诗为章仲勉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应运而出 一念通天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胆怯心虚 俪体 龙字旁的字 穴宝盖的字 明火持杖 包含保的词语有哪些 边税 惊恐万状 顾盼自得 援古证今 奴化 竖心旁的字 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鼠字旁的字 舌字旁的字 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