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7:5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58:26
琐窗寒
作者: 王蛰堪
云母笼烟,颇黎冱碧,万花谁剪。
灯痕一豆,咫尺桃源惊看。
悄无声洞天雾迷,琼楼乍向吟边幻。
望白云生处,千林寂寂,数峰清远。
梁苑。追寻遍。
伴一缕幽魂,半宵昏眼。
玉虚仙渺,冉冉银霞流转。
渐熹微夜阑梦回,丹晖暗上西窗暖。
奈香消点滴流澌,冷抱和冰浣。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而迷幻的夜晚,诗人通过细腻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境界的向往和对梦境的追逐。开头提到“云母笼烟”,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接着通过“灯痕一豆”,暗示着微弱的光亮,似乎在呼唤着桃源的美好。诗人在“悄无声洞天雾迷”中感受到一种幽静的美,而“琼楼乍向吟边幻”则表现出一种梦境般的幻影。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对自然的描绘愈发清晰,如“千林寂寂,数峰清远”,展现出一种空灵的意境。后面的“伴一缕幽魂,半宵昏眼”则传达了一种孤独和不安的情感,最终在“丹晖暗上西窗暖”中回归到内心的温暖。
作者介绍:王蛰堪,现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与内心的结合,其作品常常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现代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孤独感反映了现代人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王蛰堪的《琐窗寒》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一个梦幻而又孤独的夜晚。诗的开头以“云母笼烟”引入,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仿佛在描绘一幅水墨画。接着“灯痕一豆”则将这种朦胧的美感与现实中的微光相结合,显得格外动人。在“咫尺桃源惊看”中,诗人用“咫尺”来强调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近乎可及,却又遥不可及的距离,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诗中“悄无声洞天雾迷”一语,进一步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仙境,令人心向往之。而“千林寂寂,数峰清远”则描绘了自然的静谧与辽阔,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然而,随之而来的“伴一缕幽魂,半宵昏眼”又将情感转向孤独与思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迷惘与不安。
在最后的几句中,诗人通过“丹晖暗上西窗暖”将温暖与希望带入,似乎在暗示即使在孤独的夜晚,内心的光芒依然存在。而“奈香消点滴流澌,冷抱和冰浣”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象征着对逝去美好的追忆与感伤。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更深入探讨了人类内心的孤独与追寻,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与艺术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人们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内心孤独的思考,既有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也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的“云母笼烟”主要是用来描述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桃源”象征着__。
判断题: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简单描述。(对/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