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2:33: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2:33:56
留别安宁滇城诸友 其二
作者:杨慎
垂老东还日,天涯此别稀。
关山归马地,江水钓鱼矶。
秉烛情何尽,衔杯泪欲挥。
相思幸相问,处处有鸿飞。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年老之际与朋友们惜别的情感。他感叹东去的太阳,天涯之间再无相聚的机会。关山重重,归马之地,江水旁的钓鱼矶似乎都在诉说离别的惆怅。即使在烛光下,倾诉的情感也似乎无法尽述,饮酒时泪水几欲挥洒。幸好,彼此仍能问候,虽然相隔千里,但到处都有那飞翔的鸿雁,传递着思念。
诗中提到的“鸿飞”常用来象征远方的亲人或友人,借用鸿雁的迁徙代表思念之情。
作者介绍: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惭庵,明代文学家,擅长诗词、散文等。他的作品多描绘人生感悟和自然风光,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诗词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不安,杨慎作为文人,面临着离别与时局的双重压力,因此诗中流露出深切的离愁。
这首诗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离别的感伤。第一句和第二句通过时间和空间的描绘,表现了老去和离别的无奈。尤其“天涯此别稀”一句,透露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与珍稀。接下来的“关山归马地,江水钓鱼矶”,通过地理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遥远而又亲切的氛围,象征着故乡的牵挂和归家的期盼。后两句则更是情感的高潮,烛光下的倾诉与泪水交织,展现了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往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忧虑。然而,最后一句“相思幸相问”,却又给人一丝希望,尽管相隔千里,仍能互相问候,情感依旧延续。整体而言,诗歌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将离别的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展开,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天涯此别稀”是什么意思?
“秉烛情何尽”中“秉烛”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