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4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48:39
满江红 咏灯
作者: 沈谦 〔明代〕
独对银缸,听街鼓不堪愁绝。
却又是春阴陡暗,晚风偏劣。
耿耿未成虚枕梦,摇摇转觉空房怯。
镇凄凉流泪湿黄昏,花重叠。
云髻拥,香肌瞥。
徒想像,增呜咽。
怎照人欢会,照人离别。
欲简私书还剔起,怕看孤影将吹灭。
恰才馀一燄解罗衣,翻成结。
独自对着银色的灯盏,听着街上传来的鼓声,愁苦得无法承受。
春季的阴云突然变得浓重,晚风也格外的刺骨。
梦中未成型的思绪在心头徘徊,转眼间又感到房间的空寂。
眼泪浸湿了黄昏,花瓣重重叠叠。
云髻轻轻托起,香肌一闪而过。
徒然想象,引发了更多的呜咽。
为何灯光既照见人们的欢聚,又照见他们的离别。
想写封私信,却又害怕看到孤独的身影会被风吹灭。
刚刚剩下的一点烛火,解开了罗衣,却又化作了结。
作者介绍
沈谦,明代诗人,擅长咏叹和情感抒发,其作品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丰富的想象。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一个春日的黄昏,诗人独自一人对灯,感受到的孤独与思念。诗中流露出对离别的感伤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满江红 咏灯》是一首通过灯光与鼓声的对比,传达出孤独与思念的诗作。诗人独坐于灯下,耳边是街上传来的鼓声,心中却是愁苦的涌动。春天本应是生机盎然的季节,但诗中“春阴陡暗”,反而增添了几分沉重,体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的强烈反差。
诗中对梦的描绘也十分引人深思。未成的梦境如同虚无,摇摇欲坠,象征着对美好未来的渴望与无奈。黄昏的泪水与重叠的花瓣,既是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是对离去之人的惋惜。
全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云髻与香肌的描绘,仿佛让人看到了那位离去的女子,增添了诗中的情感厚度。最后,通过孤影与烛火的比喻,诗人将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回忆的依依不舍展现得淋漓尽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云髻”“香肌”),拟人(街鼓的声音),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情感更加细腻。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孤独的深刻反思,整体情感基调沉郁而又细腻。
诗词测试
诗中“春阴陡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愁苦
C. 宁静
“如何照人欢会,照人离别”中的“欢会”与“离别”形成了什么样的对比?
A. 美好与丑陋
B. 聚与散
C. 明与暗
诗中提到的“云髻”和“香肌”象征什么?
A. 离别的痛苦
B. 对美的追求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