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向湖边

《向湖边》

时间: 2025-05-10 09:45:12

诗句

芳草洲前,波皴细縠,冷浸贺家遗宅。

一曲清流,是狂奴曾乞。

任当年鼓震渔阳,铃霖蜀道,不改湖光澄碧。

水底眠来,缅高风未息。

我亦生平,雅抱烟霞癖。

又千条柳线,漾三分春色。

鸭绿粼粼,更新添几尺。

荡兰桡,欲与浮鸥敌。

恰船似天上坐,来将汰击。

渺渺予怀,喜青山犹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45:12

原文展示

向湖边

芳草洲前,波皴细縠,冷浸贺家遗宅。
一曲清流,是狂奴曾乞。
任当年鼓震渔阳,铃霖蜀道,不改湖光澄碧。
水底眠来,缅高风未息。
我亦生平,雅抱烟霞癖。
又千条柳线,漾三分春色。
鸭绿粼粼,更新添几尺。
荡兰桡,欲与浮鸥敌。
恰船似天上坐,来将汰击。
渺渺予怀,喜青山犹昔。

白话文翻译

在芳草洲前,湖水波光粼粼,凉意浸润着贺家的旧宅。我听到一曲清流,仿佛是狂奴曾经乞求的音律。无论是当年渔阳的鼓声,还是蜀道的铃声,都无法改变湖水的澄碧。水底安静沉睡,依稀可感到高风尚未停息。我一生以来,也有对烟霞的雅趣情怀。如今千条柳影荡漾,映衬出三分春色。湖水如鸭子般波光粼粼,更新又增添了几尺的宽度。船在水中摇荡,我想与浮鸥争斗。恰似坐在天上,船轻轻划过水面。遥远的思绪中,依然喜爱那青山如昔。

注释

字词注释

  • 波皴:水波细微的涟漪。
  • 冷浸:凉意浸润。
  • 狂奴:指的是历史上的人物,可能是对某个诗人的称呼。
  • 渔阳:指的是古地名,可能与渔业有关。
  • 铃霖:细雨、滴水声。
  • :可作“追忆”。
  • 雅抱:高雅的情趣或爱好。
  • 鸭绿:鸭子游动时水面泛起的波纹。
  • 兰桡:指的是轻巧的船桨。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狂奴”,可能指的是古代某位诗人或文学家,用以表达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 “渔阳鼓震”可能是指古代渔民的生活状态,表现了对古老时光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兆芝,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擅长山水诗,作品富有情感,且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怀与自然景色的描绘。

创作背景: 《向湖边》创作于明代,正是那个时代人们追求山水田园生活的时刻,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往昔的怀念。

诗歌鉴赏

《向湖边》呈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与深情描绘。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如“芳草洲前”、“波皴细縠”,展现了湖边宁静而美丽的景象。诗人在描绘湖水的澄碧和春色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贺家旧宅的缅怀,以及对曾经的生活状态的思索。诗中提到的“狂奴”与“渔阳”,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更是自我情感的寄托。通过“又千条柳线,漾三分春色”,诗人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象征着希望与再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芳草洲前,波皴细縠:描绘湖边草洲的美丽景色,水波摇曳如细纱。
  2. 冷浸贺家遗宅:凉意浸润着贺家的旧宅,感受岁月的变迁。
  3. 一曲清流,是狂奴曾乞:清流的声音如同历史人物的呼唤,充满情感。
  4. 任当年鼓震渔阳,铃霖蜀道,不改湖光澄碧:尽管历史悠久,湖水依然清澈。
  5. 水底眠来,缅高风未息:在水底沉睡的思绪,仍然怀念曾经的高风。
  6. 我亦生平,雅抱烟霞癖:表达自己对高雅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7. 又千条柳线,漾三分春色:柳树摇曳,春色满园。
  8. 鸭绿粼粼,更新添几尺:湖面波光闪烁,又增添了几尺的宽度。
  9. 荡兰桡,欲与浮鸥敌:划动船桨,想与水鸟竞逐。
  10. 恰船似天上坐,来将汰击:船如同在天上漂浮,轻轻划过水面。
  11. 渺渺予怀,喜青山犹昔:遥远的思绪中,依然对青山的热爱如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船似天上坐”,生动形象地描绘船的轻盈。
  • 拟人:如“水底眠来”,赋予水底以生命的感觉。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追忆,以及对生活的感悟。通过描绘湖边的美景,诗人对人类与自然、历史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水:象征着生命与宁静。
  • 柳线: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青山:象征着永恒与不变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芳草洲前”描绘的是哪个自然景象? A. 湖边草洲
    B. 山顶
    C. 沙漠

  2. “鸭绿粼粼”描绘的是? A. 鸭子游动的水面
    B. 夕阳西下
    C. 雪花飘落

  3. 诗人对历史人物“狂奴”的态度是? A. 忽视
    B. 怀念
    C. 反感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李白
  • 《夜泊牛头》 崔颢

诗词对比: 《向湖边》与李白的《春江花月夜》在意象上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范兆芝更多的是对历史的追忆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李白则强调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范兆芝研究》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向湖边》这首诗。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李居士 涧户 光启三年人日逢鹿 丑年冬 退居漫题七首 其三 修史亭二首 长安赠王注 白菊三首 书乞米帖后 和韩致光侍郎无题三首十四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畤的词语有哪些 鬼迷心窍 梦想不到 匡俗济时 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萧友梅 嵁崿 囋念 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未必尽然 颀省 采字旁的字 丿字旁的字 宝盖头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双人旁的字 卜字旁的字 死说活说 充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