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5:31
千叶碧桃花
作者: 徐渭 〔明代〕
曲巷高墙立水限,
碧桃如盏尽重台。
倍将夜月凭谁襞,
吹杀春风未易开。
清麝乍飞明府盖,
寒酥浓笑美人腮。
年年绕树双蝴蝶,
说是何郎为粉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被高墙和曲巷围绕的地方,水边的碧桃花如同青碧的盏子一般盛开在重台之上。夜晚的月光依偎在何人的衣襟上,春风吹拂却不容易让花儿开放。清香的麝香随风而来,轻柔的酥笑在美人的腮边绽放。年复一年,双蝴蝶在树间飞舞,传说是哪个公子为她们撒下了粉末。
徐渭(1521年—1593年),字子才,号文长,晚号青藤子,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文风格独特,常常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徐渭的生活经历丰富多彩,曾经历过政治斗争和个人失意,因而其作品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千叶碧桃花》创作于明代,正值徐渭晚期。此时的他在艺术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对自然美和人情美有深刻的理解与表达。诗中的碧桃花不仅代表了春天的生机,也象征着爱情和美丽的追求。
《千叶碧桃花》是一首融合了自然美与人文情感的诗作,徐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被高墙与曲巷环绕的幽静环境,清新的碧桃花在水边盛开,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丽的氛围。这样的场景不仅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也让人想到生命的脆弱与美好。
接着,诗人将夜晚的月光与春风引入诗中,表现了对自然的深情依恋。夜月和春风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同时也暗示着爱情的细腻与难得。接下来的描写中,清麝的芳香与美人娇笑相结合,展现了生活中那些细腻而美好的瞬间。最后,双蝴蝶的描写则引发了人们对爱情的联想,传达出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既浪漫又略带忧伤的氛围,体现了徐渭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深刻感受。诗人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也在表达内心的情感纠葛,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春天的美好与爱情的渴望,表现了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诗人在细腻的描绘中,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诗中提到的“碧桃”象征什么?
“双蝴蝶”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暗示的春风为何“不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