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7:49
特将一铎岭南行,水郭山邮路几程。
方为郡人教弟子,又从海国领诸生。
石中鸲鹆当泥迸,帐里桄榔入夏清。
莫以遐荒频作念,古来谁不重端城。
我特意带着一把铎(钟)前往岭南,沿着水边和山间的邮路行走了多少路程。
我是为了给地方的百姓教导孩子们,也顺便从海国招收一些学生。
在石头里,鸲鹆(鸟名)正从泥里飞起,帐篷里面的桄榔树在夏季显得格外清新。
不要因为遥远的荒地而频频思念,古往今来,谁不重视端城(古城)呢?
徐渭(1521年-1593年),字子安,号青藤,明代著名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在文学上以诗、词、散文见长,尤其以诗作最为人称道,风格独特,情感丰富。徐渭一生坎坷,深受时代动荡的影响,其作品常流露出对社会的关切和对人性的思考。
《林先生迁教泷水》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之时,徐渭作为一位教育者,深知教育的重要性。诗中提到的“迁教”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以及对地方文化传承的关注。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地方文化的热爱。开篇用“特将一铎岭南行”引入,表达了他为教育而远行的决心。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在海国招收学生的过程,展现了教育的广泛性和包容性。通过“石中鸲鹆当泥迸”的意象,描绘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暗示教育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灵。最后一联“莫以遐荒频作念”则是对外界环境的反思,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不应因环境的偏远而被忽视。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展现了诗人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家乡文化的深厚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强调了即使在偏远地区,教育的重要性也不应被忽视,体现了对文化传承的坚定信念。
意象词汇:
徐渭的《林先生迁教泷水》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风景的美丽
B. 教育的重要性
C. 个人的情感
"石中鸲鹆当泥迸"这一句中,鸲鹆象征着什么?
A. 自然的生机
B. 教育的开放
C. 远方的学生
诗中提到的"莫以遐荒频作念"是劝诫什么?
A. 不要思念家乡
B. 不要因环境偏远而忽视教育
C. 不要过于追求名利
徐渭与王之涣的作品均表现出对自然与人文的关注,但徐渭更侧重于教育与文化的传承,而王之涣则更多地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的风格各异,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