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11: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11:13
奉和随王殿下诗 十六
作者: 谢朓 〔南北朝〕
连漪映余雪,
严城限深雾。
清寒起洞门,
东风急池树。
神居望已肃,
徘徊举冲趣。
栖归如迟咏,
丘山不可屡。
将余雪映照的涟漪,
严密的城墙限制了深沉的雾霭。
清冷的寒气从洞口升起,
东风急促地吹拂着池边的树木。
神灵的居所已经显得肃穆,
我徘徊不定,心中渴望冲趣。
栖息归来的感觉像是缓慢的吟唱,
丘陵与山川不堪再三徘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无明显具体典故,但整体意境与古代文人追求的自然与情感的统一相符,体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思索。
作者介绍
谢朓(464年-499年),字希逸,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原籍豫章(今江西南昌),后迁至南梁的建康。谢朓以其清丽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受到后世推崇。他的诗歌常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谢朓与友人王殿下的诗歌交流中,反映了他在特定时空下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在南北朝时期,诗人们常通过描绘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谢朓的《奉和随王殿下诗 十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与对自然美的感慨。诗中“连漪映余雪,严城限深雾”开篇便让人感受到一种冷清而又恬静的氛围,水面上的涟漪与残雪的映衬,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感。接下来的“清寒起洞门,东风急池树”,则通过对环境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清冷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诗的后半部分,随着“神居望已肃”,“徘徊举冲趣”的描写,诗人内心的不安与期盼也愈发显露。此时,诗人似乎在思索着灵魂的栖息之所,想要找到一种归属感。但“栖归如迟咏,丘山不可屡”一句,不仅表达了归家的渴望,也隐含着对自然与自我内心的反思,似乎在告诫自己,人生旅途不可重复,应该珍惜当下的每一刻。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匠心,通过自然景物勾勒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谢朓作为一个敏感而细腻的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清寒起洞门”中的“起”字给予寒气一种运动感,仿佛冷气在洞门处涌出,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对仗工整的句式使得诗的节奏感更加鲜明,增强了整体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思,体现了孤独与归属感的矛盾。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反映了内心的情感波动,传达出一种对生命时光流逝的感慨与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自然与孤独的思考
C. 对爱情的追忆
“深雾”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温暖的回忆
B. 迷茫与孤独
C. 快乐的时光
“栖归如迟咏”中的“迟咏”指的是什么?
A. 迅速返回
B. 缓慢吟唱
C. 轻松欢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将有助于深入理解谢朓及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