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41: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41:12
咏墙北栀子诗
作者: 谢朓 〔南北朝〕
有美当阶树,霜露未能移。
金蕡发朱采,映日以离离。
幸赖夕阳下,余景及西枝。
还思照绿水,君阶无曲池。
余荣未能已,晚实犹见奇。
复留倾筐德,君恩信未赀。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美丽的栀子树,生长在台阶旁,霜露无法将其移走。栀子的果实金黄而鲜红,阳光下映照出它的美丽。晚霞洒在西边的树枝上,留下余晖。诗人还想起那清澈的绿水,君主的庭院中却没有曲池。我的荣华还没有结束,晚上的果实依然显得奇异。最后,期盼能留下一筐美德,君主的恩惠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
谢朓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生于南朝宋,字景仁,号阮籍。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感慨。
谢朓生活在动乱的时代,诗中通过对栀子树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思考。这首诗或许是在他闲暇之余,观赏栀子树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君主恩惠的感激。
这首诗以栀子树为中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感悟。开篇就以“有美当阶树”引入,栀子树的美丽如同诗人的灵魂,生机勃勃。接下来的描写通过“霜露未能移”表现了栀子树的不屈不挠,象征着诗人面对生活的态度。
“金蕡发朱采,映日以离离”则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现了栀子树果实的丰硕与灿烂。尤其是“夕阳下”的意象,给整首诗赋予了一种温暖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而在最后几句中,诗人表达了对君主恩惠的感激,强调了美德与荣华的关系,反映了他内心的道德追求。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在赞美自然,更是在探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出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君主恩惠的感激,强调道德与仁义的重要性,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理想。
诗中描绘的树是什么树?
A. 桃树
B. 栀子树
C. 柳树
答案: B
诗人对君主的恩惠是如何评价的?
A. 有价可言
B. 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C. 感到羞愧
答案: B
“金蕡发朱采”中的“金蕡”指的是什么?
A. 叶子
B. 果实
C. 花朵
答案: B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描写,但谢朓的诗更多关注于栀子树的美和人情,而王维则侧重于山水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