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一剪梅 寄巽兄道州

《一剪梅 寄巽兄道州》

时间: 2025-05-07 19:20:35

诗句

一段风波一段愁。

曾送扁舟。

记在残秋。

浮家泛泛等闲鸥。

到处飘流。

到处悠游。

萍梗三年寄道州。

粱稻难谋。

强作勾留。

吟怀应挂寇公楼。

家也多忧。

国也多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20:35

原文展示:

一段风波一段愁。曾送扁舟。记在残秋。浮家泛泛等闲鸥。到处飘流。到处悠游。萍梗三年寄道州。粱稻难谋。强作勾留。吟怀应挂寇公楼。家也多忧。国也多忧。


白话文翻译:

一段风波带来一段愁苦,曾经送走了小舟,记忆犹存于这残秋季节。漂泊的生活如同闲散的海鸥,到处漂流,到处悠游。漂浮的萍梗在道州寄托了我三年的心绪,但收成的稻梁却难以谋划,强忍着不愿离去。吟咏的情怀应该挂念在寇公楼上,家中忧愁多,国家同样忧愁重重。


注释:

  • 风波:指世事的波动与困扰。
  • 扁舟:小船,象征离别。
  • 残秋:秋天的残余,暗示忧伤与凋零。
  • 浮家泛泛:形容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 萍梗:水浮萍的根茎,象征漂泊与无根。
  • 道州:地名,可能指作者的故乡。
  • 粱稻:指粮食,象征生活的基础。
  • 勾留:留恋,不愿离开。
  • 吟怀:吟唱的心情,表达诗人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思古,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入个人的经历与对社会的思考,展现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作者漂泊生活的时期,表达了他对生活困境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浓厚的忧伤情绪与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密切相关,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挣扎。


诗歌鉴赏:

《一剪梅 寄巽兄道州》是一首充满忧愁与思索的诗。诗人在作品中以“风波”引入,展现了人生的波折与困惑。诗的开头便抒发了对往事的追忆,扁舟的送别勾起了作者深深的怀念和无奈之情。残秋的意象不仅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漂泊的生活让诗人如同“闲鸥”般自由却无根,这种无拘无束的状态反而增添了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接下来的“萍梗三年寄道州”,则将个人情感与故乡紧密相连。三年的漂泊生活让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深切,但现实中“粱稻难谋”的无奈又让他感到生活的重压。最后的“家也多忧,国也多忧”进一步深化了诗中的情感,既有对家庭的牵挂,也有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形成了一种普遍的共鸣。

整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与思考。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幅心理画卷,更是一种对时代与社会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段风波一段愁:表达了生活中的波折带来的愁苦。
  2. 曾送扁舟:追忆往昔,象征着别离与思念。
  3. 记在残秋:引入秋天的意象,暗示生命的凋零。
  4. 浮家泛泛等闲鸥:突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象征自由但无根的生活。
  5. 到处飘流。到处悠游:强调无处不在的漂泊感。
  6. 萍梗三年寄道州: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三年的漂泊感受。
  7. 粱稻难谋:生活的困境,粮食收成的不易。
  8. 强作勾留:内心的不舍,强行留恋。
  9. 吟怀应挂寇公楼:表达对文化与历史的挂念。
  10. 家也多忧。国也多忧:总结情感,表达对家庭和国家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浮家泛泛”,形象生动地表现漂泊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采用“风波”、“扁舟”、“残秋”等意象,营造出淡淡的忧伤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漂泊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家庭和国家未来的忧虑。诗人在生活的波折中感受到了深深的愁苦,展现出一种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风波:象征生活中的困扰与波折。
  • 扁舟:象征离别与思念。
  • 残秋:暗示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闲鸥:象征自由的生活状态,但又隐含无根的孤独。
  • 萍梗:象征漂泊与无依无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风波”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现象
    • B. 人生的波折
    • C. 诗人的心情
    • D. 社会动荡
  2. “扁舟”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目标
    • B. 离别与思念
    • C. 旅行的乐趣
    • D. 家庭的温暖
  3. 诗中提到的“道州”指的是?

    • A. 诗人的故乡
    • B. 一种植物
    • C. 一座城市
    • D. 一种情感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庐山谣》中的“月照山川”与《一剪梅》中的“残秋”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表现了自然的美好,后者则表现了生活的愁苦。

这种对比揭示了同样的离别情绪在不同环境与背景下的不同表现,反映出诗人各自独特的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 诗词鉴赏相关书籍
  • 袁思古相关研究文章
  • 古典诗词解析的参考书目

相关查询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照阁 龙井题名记 念奴娇 别子瞻 游龙瑞官次程公韵 游仙二首 其一 燕觞亭 雷阳书事 次韵夏侯太冲秀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浮白载笔 页字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石字旁的字 稻粱谋 口语籍籍 独茧抽丝 庆功 包含呐的词语有哪些 戏曲 风谲云诡 攴字旁的字 摧坚殪敌 破颜微笑 片字旁的字 辞穷理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