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观军装十咏·纛

《观军装十咏·纛》

时间: 2025-05-10 07:55:57

诗句

发乱野牛惊,神专大将营。

师行当祃祭,坛卜戮番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55:57

原文展示:

观军装十咏·纛
发乱野牛惊,神专大将营。
师行当祃祭,坛卜戮番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军营的景象:马蹄声和野牛惊散了,神明专注于大将的营帐之中。军队出征时,准备举行祭祀,祭坛上预示着生灵的牺牲。

注释:

  • 发乱:马蹄声乱,指军队行进时的声音。
  • 野牛惊:野牛因惊慌而逃,形象生动。
  • 神专:神灵专注,暗示对战争的重视。
  • 大将营:大将的军营,象征权威。
  • 师行:军队出发。
  • 祃祭:祭祀,求得神灵的保佑。
  • 坛卜:祭坛上进行占卜。
  • 戮番生:指牺牲生命,暗含战争的残酷。

典故解析:

“师行当祃祭”中的“祃”字,指古代祭祀活动,常用于战争前的祭神,以求得胜利。此类祭祀在古代军事活动中极为常见,反映了士兵对神灵的信仰与依赖。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高启(公元 1336- 1375 年),字季明,号惭愧山人,明代诗人,与李白、杜甫并称。以诗歌见长,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与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时值国家动荡,作者通过描绘军队的出征与祭祀,反映了对战争的深刻思考与对生命的珍视。

诗歌鉴赏:

《观军装十咏·纛》通过对军营景象的细致描绘,展示了战争的庄严与沉重。诗的开头以“发乱野牛惊”入手,描绘出一种紧张的氛围,战争的威力甚至能惊动大自然的生物,显示出战争的不可避免和强烈的冲击感。接着“神专大将营”二句,表现了军队对神灵的尊重与依赖,反映出古代士兵在出征前对胜利的渴望与对生命的敬畏。最后两句提到“师行当祃祭,坛卜戮番生”,则突出了战争的残酷,祭坛的设立不仅是为了求得神灵的庇佑,也是对生死的深刻思考。这首诗在短小的篇幅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既有对战争的敬畏,也有对生命的珍惜,展现了高启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发乱野牛惊:军队的行进使得附近的野牛受到惊吓,描绘出一种紧张而激烈的氛围。
    2. 神专大将营:神灵专注于大将的营帐,暗示战争的重要性与神圣性。
    3. 师行当祃祭:军队出征前的祭祀活动,体现古代士兵对神灵的信仰。
    4. 坛卜戮番生:祭坛上进行占卜,牺牲生命,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不确定性。
  • 修辞手法

    1. 使用了比喻与拟人,营造出战争的紧迫感。
    2.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军队的出征与祭祀,探讨了战争的神圣性与残酷性,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对战争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野牛:象征着自由与生命的力量,因战争而惊散,反映战争的破坏性。
  • 神明:暗示了古代人对神灵的敬仰与依赖,体现了人们在重大时刻的心理状态。
  • 祭坛:象征着战争的牺牲与敬畏,体现了古代祭祀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发乱”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思想
    • B. 军队的行进
    • C. 野牛的逃跑
  2. “师行当祃祭”中的“祃”字是什么意思?

    • A. 祭祀
    • B. 休息
    • C. 战斗
  3. 诗中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态度是?

    • A. 崇拜
    • B. 轻视
    • C. 反思与敬畏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出塞》王昌龄
  • 诗词对比

    • 高启与王昌龄的战诗都有对战争的深刻思考,不过高启更强调祭祀与神灵的关系,而王昌龄则侧重于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的结合。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
  • 《中国古代祭祀文化》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题元真观屋壁二首 闰七月 彰化道中 闻归集贤远引奉简一章 纥干雀 寄怀惠湘季弟湘潭四首 其四 迎仙致政王修职挽词 初月 戏作谚语言桂民 赣州夜发谢孝廉同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陷身囹圄 行都 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遮路 急流勇进 父严子孝 宣鬯 邑字旁的字 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吐开头的成语 同心结 折文旁的字 尠尠 門字旁的字 車字旁的字 信口雌黄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低层 骨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