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3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39:03
挽正字南仲四首
作者: 周文璞 〔宋代〕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
诗的意思是:
珍珠和璧玉在光辉中闪耀,才华与品德尚未消逝。
深知自身的崇高,何必借美食来做妖媚之事?
祭祀的象在儒家庙宇中安静,箫声和笳声在市桥上低沉地回荡。
心中的想法如同寒冷的纱帽,细雨在三条小径上潺潺而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儒庙、祭祀等元素,反映了宋代对儒家文化的推崇,强调道德与品德的重要性。同时,诗中提到的乐器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
作者介绍:
周文璞,宋代诗人,擅长诗词,所作多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洒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对某位故人的怀念之际,结合了当时社会对儒家文化的重视,以及对美好人品的向往,表达了对人生与道德的思考。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儒家精神的推崇和对人品的重视,诗中通过“珠璧方辉耀”来展现美德的珍贵,暗示出良好的品德如同珍珠和璧玉般耀眼。接下来的“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则表明诗人对物质享受的冷漠,强调了精神追求的重要性。
在“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中,诗人通过祭祀的象和乐器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又略带哀伤的氛围,仿佛在缅怀和反思过去。最后一句“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则以自然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孤寂和思索,仿佛在说,纵然身处繁华,内心却因思念而感到寒冷。
整首诗在用词上清新脱俗,意象丰富,情感细腻,既有对故人的怀念,也有对人生的哲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品的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对品德的珍视和对物质享受的冷漠,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故人的怀念,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精神境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珠璧方辉耀”中的“珠璧”象征什么?
“何用食为妖”的意思是?
“三径雨潇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