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6:0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6:01:11
昔人曾步鹤峰头,灵秀原来发雁洲。
两水拍天如凤舞,双桥夹日似龙浮。
芦花铺月连秋涨,柳线抽风缚夜舟。
鹦鹉从来誇胜迹,谁人特向此中求。
曾经有很多人走到鹤峰顶上,那里的灵秀景色是从雁洲上发出的。
两条河水拍打着天空,好似凤在翩翩起舞;两座桥夹住夕阳,犹如龙在空中游弋。
芦苇花铺满了月光,连同秋水一起上涨;柳条在风中摇曳,仿佛在缠绕夜舟。
鹦鹉一直在夸赞这些胜景,然而又有谁特意来此寻找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鹤峰”常常与隐逸、修身养性联系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追求。同时,雁洲则是古代文人所向往的理想之地,象征着清高和脱俗。
作者介绍:
吴捷,明代诗人,以山水诗见长,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描绘自身所见的美丽景色。他的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洲渚飞鸿》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作,反映了作者在游历中所见的灵秀山水,同时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世喧嚣的超然态度。
《洲渚飞鸿》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神奇与美丽。诗的开头,作者以“昔人曾步鹤峰头”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高远的境地,暗示了追求卓越与理想的情感。接下来的描写,诗人通过“两水拍天如凤舞,双桥夹日似龙浮”,不仅展现了水与天的交融,还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以生命,令景象更加生动。
芦花与柳线的描写则营造出宁静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自然中细微的变化,显示出他对自然的敏感与热爱。而最后一句“谁人特向此中求”则引发了一种哲理性的思考,暗示了虽然美景如斯,但真正愿意深入其中、用心体会的人却少之又少,这种对美的追求与人们的疏离感形成了鲜明对比。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传递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人世繁杂的反思,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自我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人世喧嚣的反思,蕴含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鹤峰”象征着什么?
A. 高远与理想
B. 宁静与安详
C. 喧嚣与繁杂
芦花在诗中代表什么意象?
A. 丰收与宁静
B. 喧闹与混乱
C. 追求与理想
“谁人特向此中求”的意思是?
A. 很多人愿意来此
B. 几乎没有人愿意深入
C. 大家都在寻找这个地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