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子厚弟九日登魏文振亭园七首

《和子厚弟九日登魏文振亭园七首》

时间: 2025-05-04 00:11:23

诗句

雨余东北望银屏,一带寒山映骨清。

谁道西风能换物,染红枫树亦多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11:23

原文展示:

雨余东北望银屏,一带寒山映骨清。谁道西风能换物,染红枫树亦多情。

白话文翻译:

雨后向东北望去,可以看到银色的屏障一样的山脉,一条条寒冷的山峰映衬得格外清晰。谁说西风只能改变事物呢?这染红的枫树也充满了情感。

注释:

  • 银屏:比喻山脉,形象地描绘出山的轮廓如同银色的屏风。
  • 寒山:指的是冷清的山,带有一种清幽的气息。
  • 骨清:形容山体的清晰、骨感,给人一种冷峻的感觉。
  • 西风:指秋风,秋风来时,树叶变色。
  • 多情:形容枫树在秋风的影响下,呈现出丰富的情感和色彩。

典故解析:

“西风”常常用来象征秋天的来临,寓意着万物的变化和生命的流逝。枫树在秋季变红,象征着生命的热情与情感的流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尤其是在描绘自然景物方面颇具才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重阳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适逢秋天,诗人通过描绘雨后清新的山水与秋枫,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王之道的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自然的变化。开篇“雨余东北望银屏”,不仅描绘了雨后清新的山水景象,也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诗人在此处巧妙地运用了“银屏”这一比喻,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接下来的“寒山映骨清”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清新的感觉,寒山的清晰映衬出一种冷峻而又高远的气质,令人向往。诗人以此寄托了自己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

“谁道西风能换物”,是对传统观念的反思,西风的来临带来了秋天的变化,然而诗人却不满足于这种表面的变化,他提出了质疑,暗示着自然变化背后蕴含的深刻情感。最后一句“染红枫树亦多情”则以枫树的红色为象征,表现了生命的热情与浓烈的情感,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心之情的共鸣。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了哲理思考,具有深刻的意蕴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雨余东北望银屏:雨后,向东北方望去,看到如银屏般的山脉。
  2. 一带寒山映骨清:一片寒冷的山峰映衬得格外清晰,给人一种冷峻的感觉。
  3. 谁道西风能换物:谁说西风就能改变万物的样子?
  4. 染红枫树亦多情:枫树被秋风染红,亦展现出丰富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银屏”,形象生动。
  • 对仗:全诗的结构较为对称,增强了音韵美。
  • 反问:以“谁道”开头,增加了思考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以及对生命变化的思考。诗人借助枫树的红色象征,展现了自然的多情与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屏:象征着静谧的自然景观。
  • 寒山:象征着清冷和高洁的精神。
  • 西风:象征着秋天与时间的流逝。
  • 枫树:象征着生命的热情与多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银屏”是用来比喻什么? A. 水面 B. 山脉 C. 天空

  2. 诗人对西风的态度是? A. 赞美 B. 质疑 C. 忽视

  3. 诗中“染红枫树”主要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热情 B. 自然的冷清 C. 时间的流逝

答案: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之道的描写清新细腻,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更为沉郁,表达了思乡之情。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但都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深刻联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九日留别吴太仆春坪 其一 九日陪郭使君梅别驾饮少峰池亭使君有诗四首因用其韵各得一字和之 其二 九日山亭 九日西城登高 九日登宣武门楼 九日北园思临涡之游 九日江楼眺望二首 其一 九日山送客次赵循州韵 九日豁蒙楼登高分得日字仍次前均视纕蘅 九日一草亭时将与天章别感赋十六韵共用日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坐井蛙 帅导 风雨剥蚀 扬幡招魂 蓇蓉 走投无路 角字旁的字 剡麻 十八贤 人怯马弱,不习之过 包含飘的成语 感天动地 先字旁的字 风字旁的字 川字旁的字 肉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