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日即事五首

《秋日即事五首》

时间: 2025-05-04 02:01:45

诗句

二尺书檠对影居,西风吹雪上吟须。

云边月色人千里,竹裹秋声酒一壶。

客思迩来红叶乱,雁声南去白云孤。

季鹰自是知机者,一念莼鲈便到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01:45

秋日即事五首

作者: 陈普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二尺书檠对影居,西风吹雪上吟须。
云边月色人千里,竹裹秋声酒一壶。
客思迩来红叶乱,雁声南去白云孤。
季鹰自是知机者,一念莼鲈便到吴。

白话文翻译:

在书桌前独对影子而居,西风吹来,白雪似的吟咏须。
云边的月色照亮千里的人,竹林中传来秋天的声音,酒壶里装着酒。
思乡的情绪因秋叶纷飞而愈加浓烈,雁声南飞伴着孤独的白云。
季鹰本是懂得时机的人,想到莼菜和鲈鱼便能马上到达吴地。

注释:

  • 二尺书檠: 书檠,古代放书的架子;二尺指书架的高度,暗示简朴的读书环境。
  • 西风: 秋天的风,象征着季节的变换。
  • 云边月色: 形容月光照亮远方的景象。
  • 竹裹秋声: 竹子在秋风中发出的声音,表现秋天的气息。
  • 季鹰: 指的是古代寓言中的人物,象征聪明机智的人。

典故解析:

  • 莼鲈: 出自《东周列国志》,莼菜和鲈鱼是吴地的美食,诗人提到这两种食物,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雁声: 表现了秋天的特征,雁南飞是季节变迁的象征,暗示着离别和思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代。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天,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思索和回忆,受到秋日景色和心境的影响,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日的宁静与深邃的情感。开篇“二尺书檠对影居”,很自然地将读者带入一个独处的环境,诗人面对自己的影子,思绪万千。接着“西风吹雪上吟须”,秋风中似乎夹杂着白雪,暗示着寒冷的来临,诗人吟咏的声音也显得有些孤独。此时,云边的月光照耀着远方的人,表现出一种超脱的孤寂感,仿佛在传达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随后,诗人提到“竹裹秋声酒一壶”,既有秋天的氛围,又有饮酒的闲适,展现了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最后几句,诗人通过描绘红叶和南飞的雁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而提到季鹰则是对智慧与机遇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哲学的深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书架与影子,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第二联描绘月光与声音,揭示了对远方的思念。
    • 第三联通过红叶与雁声,表现了浓烈的思乡情。
    • 第四联以季鹰的智慧,引发对时机与思考的反思。
  • 修辞手法:

    • 对仗: 如“云边月色”、“竹裹秋声”,形成音韵的和谐美感。
    • 拟人: 秋声似乎有了生命,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比喻: “西风吹雪”比喻秋天的冷清。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秋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 书檠: 象征读书和思考的场所,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西风: 秋天的象征,带来季节的变迁。
  • 红叶: 代表着离别与思乡的情感。
  • 雁声: 体现了孤独与远行的主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二尺书檠”指的是什么? A. 书架
    B. 书本
    C. 书法

  2. “季鹰”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聪明机智
    B. 友谊
    C. 爱情

  3. 诗中描述的景象主要是哪个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比较陈普的《秋日即事五首》与李白的《夜泊牛津》都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但陈普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传达情感,而李白则通过对月亮的描绘来表达离愁。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的美与哲思》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骤雨记所见 次韵程士和并帖元衡 别邢公昭丈 将谒介庵以诗先之 不寐 有闻若管吹者意儿童为之问之乃鸟有名竹管者 次韵酬吴德夫去秋送行之作 寄送周子中监丞赴舒州二首 雨望偶题 咏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交兵 视险如夷 酉字旁的字 颡推之履 皿字底的字 包含馌的词语有哪些 摈诸门外 角字旁的字 不二门 兀字旁的字 断壁颓垣 雁来红 包含徐的词语有哪些 鸿飞雪爪 隶字旁的字 地狭人稠 劬劳之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