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皋桥

《皋桥》

时间: 2025-05-07 22:13:29

诗句

阊门啼早鸦,拂面见飞花。

绿水通螭舫,红桥过犊车。

谁寻伯通宅,只问泰娘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13:29

原文展示:

皋桥 高启 〔明代〕 阊门啼早鸦,拂面见飞花。 绿水通螭舫,红桥过犊车。 谁寻伯通宅,只问泰娘家。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阊门外,清晨的乌鸦在啼叫,春风拂面,可以看到飞舞的花瓣。 碧绿的河水通往装饰着螭首的船只,红色的桥梁上,牛车缓缓驶过。 有谁会去寻找伯通的故居呢?人们只会询问泰娘的住处。

注释: 字词注释:

  • 阊门:苏州城的一座城门。
  • 螭舫:装饰有螭首的船只,螭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水兽。
  • 犊车:牛拉的车。
  • 伯通:指东汉时期的隐士梁鸿,字伯通。
  • 泰娘:唐代名妓,此处可能指代名妓或名人的住所。

典故解析:

  • 伯通宅:梁鸿是东汉时期的隐士,其故居成为后人寻访的对象,但诗中暗示现实中人们更关心名妓泰娘的住处,反映了社会风气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明代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其诗风格清新,多描写自然景色和社会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高启游历苏州时,通过对比古代隐士梁鸿的故居与当代名妓泰娘的住所,反映了社会风气的变化和对名利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苏州阊门清晨的景象,展现了城市的繁华与变迁。诗中“绿水通螭舫,红桥过犊车”一句,以色彩鲜明的对比,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城市画卷。而“谁寻伯通宅,只问泰娘家”则深刻反映了社会价值观的转变,从对隐士的尊崇到对名妓的关注,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心态的变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阊门啼早鸦,拂面见飞花”:描绘清晨阊门的景象,乌鸦的啼叫和飞舞的花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 “绿水通螭舫,红桥过犊车”:通过色彩和动态的描绘,展现了城市的繁华和生活的节奏。
  • “谁寻伯通宅,只问泰娘家”:通过对比,反映了社会风气的变化,从对隐士的尊崇到对名妓的关注,体现了时代的变迁。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伯通宅”与“泰娘家”的对比,突出了社会价值观的转变。
  • 色彩描绘:使用“绿水”、“红桥”等色彩词汇,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冲击力。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比古代隐士与当代名妓,反映了社会风气的变化和对名利的追求,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心态的变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阊门:城市的象征,清晨的乌鸦和飞花增添了哀愁的氛围。
  • 绿水、红桥:色彩鲜明的描绘,展现了城市的繁华。
  • 伯通宅、泰娘家:通过对比,反映了社会价值观的转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阊门啼早鸦”描绘的是什么时间段的景象? A. 清晨 B. 傍晚 C. 深夜
  2. “绿水通螭舫”中的“螭”是指什么? A. 一种龙形水兽 B. 一种鱼 C. 一种鸟
  3. 诗中“谁寻伯通宅,只问泰娘家”反映了什么? A. 社会风气的变化 B. 对隐士的尊崇 C. 对名妓的关注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基《天平山中》:描绘自然景色,风格清新。
  • 张羽《静夜思》: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沉。

诗词对比:

  • 高启《皋桥》与杨基《天平山中》:前者描绘城市景象,后者描绘自然景色,风格各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高启等多位明代诗人的作品,有助于深入了解明代诗歌。
  • 《苏州府志》:详细记载了苏州的历史文化,有助于理解诗中的地理背景。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远山 桃花 首阳山 杏花 凉思 秋夕楼居 旅馆梅花 华清宫二首 商人 野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初生之犊不惧虎 股肱腹心 包含蜷的词语有哪些 琤璁 欺蠹 病字头的字 争长相雄 血字旁的字 绞丝旁的字 轻松 虎略龙韬 千伶百俐 兀字旁的字 心头鹿撞 阜字旁的字 羲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