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2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20:30
五祖山
作者: 王之道 〔宋代〕
我生事幽讨,尘埃良独难。
朅来舒蕲游,登临每长叹。
如何胜绝境,佛屋多所安。
大哉慈悲力,神功助劖刓。
住处未易言,小道亦可观。
五祖古名刹,楼台倚巑岏。
崎岖六七里,萦纡三百盘。
悬崖擢青士,夹道罗苍官。
飞泉响环玦,幽芳馥沉檀。
我来及新霁,千峰碧玉攒。
忽闻杞犬吠,旋觉壶天宽。
水声擢午暑,岚气生晚寒。
心目快开豁,腰脚嗟蹒跚。
看云更支筇,披风少凭栏。
欲营五亩宫,它年寄衰残。
试烦问祖师,莫作非意干。
我一生追求幽静的生活,但世俗的尘埃让我难以摆脱。最近我来到舒蕲游玩,登高望远时总是长叹。如何才能超越这绝境,佛堂中让我感到多么安静。伟大的慈悲力量,神奇的功效使我受益匪浅。居住的地方难以言说,小路上也能欣赏到美景。五祖寺是古老的名刹,楼台依傍着山崖而立。崎岖的山路六七里,蜿蜒曲折三百多个弯。在悬崖上,青松挺拔,夹道而来的苍翠山官。飞泉的声音如同环佩的叮当,幽香弥漫如沉重的檀香。我来到这里,正值新雨后,千峰如碧玉般聚拢。忽然听到杞国的犬吠,顿时感觉天地宽广。水声在午后的暑气中响起,山岚的气息在傍晚带来寒意。心中感到开阔自在,虽然行走时步履蹒跚。看着云彩我又支起拐杖,披风而立却少有凭靠。想要在这里营建五亩的宫殿,寄托将来衰老的身躯。试着请教祖师,希望不要做出不合适的事情。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诗歌风格自然清新,常常结合个人的感受与对大自然的观察。
《五祖山》创作于王之道游历五祖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之感。诗中融合了佛教思想,体现了对生命与心灵的思考。
《五祖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心境的诗作。诗人身处五祖山之中,描绘了山的险峻、飞泉的清响以及周围环境的宁静美好。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传达出一种从世俗纷扰中解脱出来的心灵状态。诗中对山水的赞美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欣赏,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诗的开头,作者提到“我生事幽讨,尘埃良独难”,展现了他对清幽生活的向往,但却不得不面对世俗的烦恼。随着诗的推进,作者感受到佛教的慈悲力量,心灵逐渐获得平静。在描写山路的崎岖与飞泉的清响时,诗人利用细腻的意象展现出五祖山的美丽与神秘,仿佛在引导读者感受那份宁静与超脱。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以及对心灵宁静的追求。通过对五祖山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传达出一种佛教的慈悲精神,体现了对生命的思考。
《五祖山》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佛屋”指的是什么?
诗中描绘的“飞泉”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