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3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32:38
道中闻蛙声 张舜民 〔宋代〕
一夜蛙声不暂停, 近如相和远如争。 信知不为官私事, 应恨疏萤彻夜明。
整夜蛙声不停歇, 近处的蛙声相互应和,远处的蛙声似在争斗。 确实知道它们不是为了官府或私人的事务, 应该怨恨那些稀疏的萤火虫彻夜明亮。
张舜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窥见其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景小物抒发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特别是夜晚蛙声的连续不断,以及萤火虫的微光。诗人通过这些自然现象,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超脱世俗的情怀。
这首诗以蛙声和萤火虫为切入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首句“一夜蛙声不暂停”,通过“不暂停”一词,生动地描绘了蛙声的连续不断,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冲击。次句“近如相和远如争”,则进一步以拟人的手法,将蛙声赋予了情感和生命,近处的蛙声和谐共鸣,远处的蛙声似在争斗,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对比。
后两句“信知不为官私事,应恨疏萤彻夜明”,则通过蛙声和萤火虫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蛙声不为官府或私人的事务,而萤火虫的微光却彻夜明亮,诗人通过对这两种自然现象的描绘,抒发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世俗的超脱。
这首诗通过对蛙声和萤火虫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超脱世俗的情怀。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抒发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中“一夜蛙声不暂停”描绘了什么景象? A. 蛙声连续不断 B. 蛙声时断时续 C. 蛙声偶尔响起 D. 蛙声逐渐消失
诗中“近如相和远如争”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信知不为官私事”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官府事务 B. 私人事务 C. 自然现象 D. 社会现象
诗中“应恨疏萤彻夜明”中的“疏萤”指的是什么? A. 稀疏的萤火虫 B. 密集的萤火虫 C. 明亮的星星 D. 暗淡的星星
答案:1. A 2. B 3. C 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