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杜城茅斋二首

《杜城茅斋二首》

时间: 2025-05-07 15:45:21

诗句

多谢村人亮素贫,墙垣虽设不关门。

一杯藜粥茅亭上,卧看南山飞白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5:45:21

原文展示:

多谢村人亮素贫,墙垣虽设不关门。 一杯藜粥茅亭上,卧看南山飞白云。

白话文翻译:

感谢村人坦诚地展示他们的朴素贫困,虽然有墙垣却从不关门。 在茅亭上享用一杯简单的藜粥,躺着观赏南山上的白云飘飞。

注释:

  • 多谢:表示感谢。
  • 村人:指乡村的居民。
  • 亮素贫:坦诚地展示他们的朴素贫困。
  • 墙垣:围墙。
  • 不关门:不锁门,形容村人的淳朴和信任。
  • 藜粥:用藜草煮的粥,一种简单的食物。
  • 茅亭:用茅草搭建的小亭子。
  • 南山:指诗中提到的山,可能是实际的山名,也可能是泛指南方的山。
  • 飞白云:飘动的白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舜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游历乡村时所作,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张舜民在游历或隐居乡村时所作,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生活画面。首句“多谢村人亮素贫”表达了对村人朴素生活的赞赏和感谢,体现了诗人对淳朴民风的喜爱。第二句“墙垣虽设不关门”进一步强调了村人的信任和淳朴,墙垣的存在与不关门的习惯形成对比,突出了乡村的宁静和安全。后两句“一杯藜粥茅亭上,卧看南山飞白云”则描绘了诗人在茅亭上享用简单食物,同时欣赏南山美景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满足。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多谢村人亮素贫”:诗人感谢村人坦诚地展示他们的朴素贫困,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村人淳朴生活的赞赏。
  2. “墙垣虽设不关门”:虽然有围墙,但村人从不关门,这句强调了村人的信任和淳朴。
  3. “一杯藜粥茅亭上”:诗人在茅亭上享用一杯简单的藜粥,这句描绘了诗人简朴的生活。
  4. “卧看南山飞白云”:诗人躺着观赏南山上的白云飘飞,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修辞手法:

  • 对比:墙垣的存在与不关门的习惯形成对比,突出了乡村的宁静和安全。
  • 拟人:“飞白云”赋予白云动态,使其显得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通过描绘乡村生活的宁静和自然景色的美丽,诗人传达了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墙垣:象征着乡村的边界和安全。
  • 不关门:象征着村人的信任和淳朴。
  • 藜粥:象征着简朴的生活。
  • 茅亭:象征着简陋但舒适的居所。
  • 南山:象征着自然的美景。
  • 飞白云:象征着自然的动态和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墙垣虽设不关门”表达了什么? A. 村人的懒惰 B. 村人的信任和淳朴 C. 村人的贫困 D. 村人的无知

  2. 诗人在茅亭上享用的是什么? A. 美酒 B. 藜粥 C. 肉食 D. 水果

  3. 诗中提到的“卧看南山飞白云”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欣赏? A. 乡村生活 B. 自然美景 C. 城市繁华 D. 历史遗迹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简朴乡村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和自然美景。

诗词对比:

  • 张舜民的《杜城茅斋二首》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但张舜民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舜民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陶渊明诗选》:可以对比阅读,了解不同诗人对简朴生活的不同表达。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感事六言八首 其二 初寒独居戏作 初夏 发黄州泊巴河游马祈寺 纵笔 自若耶溪舟行杭镜湖而归 城南寻梅得绝句四首 其一 行过西山至柳姑庙晚归 记梦 初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鬼奴 卝字旁的字 运斤成风 青玉 卜字旁的字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 急则计生 问结尾的成语 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生死予夺 甘字旁的字 耒字旁的字 烟火之警 包含楼的成语 柳衣 隐介 连更彻夜 羽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