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长春瓢,奉同夏、杨二编修为九宫道人作

《长春瓢,奉同夏、杨二编修为九宫道人作》

时间: 2025-04-29 13:21:46

诗句

妙绝新亭九宫下,似杯非杓异山罍。

昔从树杪泠风去,今向天边洒雨来。

芥子量应容宇宙,黍珠境不外楼台。

从师斟酌行藏事,小阅冥灵一万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1:46

原文展示

妙绝新亭九宫下,似杯非杓异山罍。
昔从树杪泠风去,今向天边洒雨来。
芥子量应容宇宙,黍珠境不外楼台。
从师斟酌行藏事,小阅冥灵一万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新亭子在九宫山下的美丽景象,亭子的形状似杯而非杓,似乎与山间的罍(古代的一种器皿)有所不同。曾经我在树梢上感受轻风的吹拂,而如今却看着雨水洒向天空。微小的芥子能够容纳整个宇宙,黍珠的境界并不超出这座楼台。从老师那里斟酌行藏之事,经历了小小的冥想,竟然有了一万次的回味。

注释

  • 妙绝:绝妙的,极其美好的。
  • 新亭:新的亭子,通常指供人休憩的地方。
  • 九宫:可能指九宫山,具体地名。
  • 似杯非杓:形状像杯子而不是杓子,表明亭子的独特造型。
  • 树杪:树梢,指树木的顶端。
  • 泠风:清凉的风。
  • 天边洒雨来:指天空中降雨的景象。
  • 芥子:一种细小的种子,象征微小。
  • 黍珠:黍粒的珠子,象征微小又珍贵的事物。
  • 楼台:指高楼或台阁。
  • 从师:向老师学习。
  • 斟酌:仔细考虑。
  • 行藏事:行藏是指隐秘或公开的行为和事务。
  • 冥灵:指潜在的智慧或灵魂。

典故解析

“芥子量应容宇宙”出自佛教典故,意表微小的事物也可以蕴含无限的广阔,强调了宇宙的无穷与人类的渺小。“黍珠境不外楼台”则表达了楼台的景色虽小,却能映射更大的世界,显示出对小事物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梈(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刻的哲理见称,常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哲理,寄托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宇宙的思索。

诗歌鉴赏

范梈的《长春瓢》通过描绘新亭的优美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以“妙绝新亭”引入,给人一种新鲜而美好的感觉,接着通过“似杯非杓异山罍”的比喻,强调了亭子的独特与神秘。接下来的“昔从树杪泠风去,今向天边洒雨来”则展现了时间的变迁,从过去的宁静到现在的雨水,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在“芥子量应容宇宙,黍珠境不外楼台”中,诗人借助微小的事物来探讨宇宙的浩瀚,表现了对生命的深邃思考。最后一句“从师斟酌行藏事,小阅冥灵一万回”则展现了诗人求知的勤奋与对智慧的追求,反映了他在漫长的思考与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透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宇宙的思考,具有很高的哲理价值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妙绝新亭九宫下:新亭的美妙景象位于九宫山下,设定了诗的背景。
  2. 似杯非杓异山罍:亭子形状独特,似杯而非杓,与周围景物形成对比。
  3. 昔从树杪泠风去:回忆过去,站在树梢感受凉风,表现宁静与和谐。
  4. 今向天边洒雨来:对比现在的状态,雨水从天而降,象征变化与无常。
  5. 芥子量应容宇宙:以微小的芥子比喻宇宙的广阔,强调微观与宏观的辩证关系。
  6. 黍珠境不外楼台:黍珠象征珍贵,表明楼台的景色虽小,但却反映出更大的世界。
  7. 从师斟酌行藏事:向老师学习,认真考虑自己的处世之道。
  8. 小阅冥灵一万回:经历了无数次的思考与反省,强调了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似杯非杓”形象地突出亭子的独特性。
  • 对比:通过“昔”和“今”的对比,强调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象征:芥子和黍珠分别象征微小与珍贵,反映出宇宙与生命的深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时间、宇宙的思考。诗中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最后以对知识的追求与反思作为结尾,展示了诗人深邃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亭:象征新生与美好,代表着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 泠风:象征宁静与清新,带来自然的舒适感。
  • :象征变化与生命的滋润,反映出生命的无常。
  • 芥子:微小的事物,象征着蕴含巨大智慧的潜力。
  • 黍珠:珍贵的象征,表明小事物也有其独特的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新亭”位于哪个地方?

    • A. 九宫山下
    • B. 树梢上
    • C. 天边
    • D. 楼台上
  2. “芥子量应容宇宙”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微小事物的珍贵
    • B. 宇宙的浩瀚
    • C. 微观与宏观的关系
    • D. 时间的流逝
  3. 诗中的“昔”和“今”主要用于强调什么?

    • A. 自然的变化
    • B. 内心的成长
    • C. 时间的流逝
    • D. 亭子的美丽

答案

  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登高》《长春瓢》的对比:
两首诗均描绘自然景色,但《登高》更多地表现对时事的感慨,而《长春瓢》则在自然中融入了哲理思考。杜甫的作品关注社会现实,范梈的作品则更偏向个人内心的探索。

参考资料

  1. 《元代诗选》
  2. 《古诗词鉴赏》
  3. 《诗词小品》

相关查询

思故人 读苏武李陵司马迁传 野菜吟 折桂园友人宴 幽居 水调歌头 有触述怀 满江红 自宽 霜天晓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干栋 绳枢瓮牖 閠字旁的字 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牛字旁的字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偏侍 乌漉秃 消消 欧吐 舍文求质 包含鼻的成语 疋字旁的字 齊字旁的字 包含疙的词语有哪些 以人为本 家无常礼 牛字旁的字 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