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1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12:57
李陵台
作者:汪元量 〔宋代〕
伊昔李少卿,筑台望汉月。
月落泪纵横,凄然肠断裂。
当时不受死,心怀归汉阙。
岂谓壮士身,中道有摧折。
我行到寰州,悠然见突兀。
下马登斯台,台荒草如雪。
妖氛霭冥蒙,六合何恍惚。
伤彼古豪雄,清泪泫不歇。
吟君五言诗,朔风共呜咽。
曾经的李少卿,筑台遥望汉朝的明月。
月光落下,泪水纵横,悲伤得肠断。
当时不愿赴死,心中惦念汉阙。
岂能想象壮士的身躯,途中竟遭摧折。
我走到这广阔的州域,悠然见到高耸的台。
下马登上这台,台上荒草如雪白。
妖雾弥漫,天地何其恍惚。
伤感那些古代豪杰,清泪流淌不止。
吟咏你的五言诗,北风一同哀鸣。
作者介绍:汪元量(约1050-1120),字君默,号长溪,宋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深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常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本诗以李陵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缅怀和对英雄豪杰命运的感慨。李陵的悲剧性命运激发了诗人对壮士情怀的共鸣,反映出对国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李陵台》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感和情感共鸣的诗作,汪元量借用李陵的故事,表达了对英雄豪杰命运的感慨。诗的开头提到李少卿筑台望月,构建了一个充满怀旧情绪的场景。随着月落,泪水纵横,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李陵的悲剧相联系,流露出对历史的追思。
诗中通过对李陵的描述,表达了对壮志未酬的惋惜,"岂谓壮士身,中道有摧折"一语,恰到好处地突显了壮士的无奈与悲哀。这种对英雄的感伤,不仅是对李陵个人命运的哀悼,更是对整个历史的反思与叹息。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自己行至寰州的情景,登上荒草如雪的台,进一步深化了孤寂与无常的主题。最后以吟咏五言诗和北风共鸣结束,形成了一种悲凉的氛围,令人唏嘘不已。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李陵的故事,探讨了历史的无情与英雄的悲剧,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英雄命运的深切同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陵台中提到的“李少卿”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项羽
B. 李陵
C. 司马迁
D. 刘邦
诗中“月落泪纵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愤怒
D. 疲惫
“我行到寰州,悠然见突兀”中“突兀”指的是什么?
A. 高大的山
B. 荒凉的台
C. 美丽的景色
D. 迷雾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