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渔父二首

《渔父二首》

时间: 2025-04-16 15:10:46

诗句

利薄每言随分过,避名不入愚溪路。

春深雨足钓丝长,夜来又宿蓑衣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6 15:10:46

原文展示:

渔父二首
作者: 薛师石 〔宋代〕

利薄每言随分过,
避名不入愚溪路。
春深雨足钓丝长,
夜来又宿蓑衣步。

白话文翻译:

每次谈到利益,总是随分而过;
为了避开名利,我不进入愚溪的道路。
春天深了,雨水充足,钓丝变得很长;
昨夜又在蓑衣下宿了一宿。

注释:

  • 利薄: 利益微薄,指渔父对利益的淡薄态度。
  • 愚溪: 意指简单、自然的溪流,象征远离世俗喧嚣。
  • 钓丝: 钓鱼用的线,这里表示钓鱼的情景。
  • 蓑衣: 用于防雨的衣物,渔夫的象征,表示简朴生活。

典故解析:

“愚溪”可以看作是道家文化中追求自然和宁静的象征,反映了渔父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师石,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渔夫、田园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渔父的生活表达了对名利的超然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渔父二首》以渔父的生活为题材,体现了诗人对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态度。诗中渔父以“利薄”作为开篇,表明他对利益的无所谓态度,暗示出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诗人通过“愚溪”这一意象,描绘出渔父远离世俗纷扰的宁静生活,表现出一种对名利的逃避和对纯真自然的向往。

“春深雨足钓丝长”,描绘出春季的自然景象,充足的雨水滋润了大地,钓丝长而富有生机,反映了渔父在自然中的快乐与满足。最后一句“夜来又宿蓑衣步”则将生活的简朴与自然的亲密结合在一起,表现出诗人对渔夫生活状态的赞美。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中流露出一种恬淡的情感,赞美了渔父那种宁静而满足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然。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利薄每言随分过: 渔父对利益的态度是淡薄的,每次提到利益时,都是根据个人的分寸而已。
  2. 避名不入愚溪路: 渔父为了避开名声与利益的纷扰,选择不进入名利场。
  3. 春深雨足钓丝长: 描绘春天的景象,雨水充足,钓鱼的线也因而变得更长,显示出自然的富饶。
  4. 夜来又宿蓑衣步: 渔父在夜晚又在蓑衣下安然入睡,表现出他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句子结构对称,如“利薄”和“避名”,形成鲜明的对比。
  • 意象: 通过自然景象(春天、雨水、钓丝)表现渔父的生活状态,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对名利的淡泊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反映了道家哲学的影响。

意象分析:

  • 渔父: 象征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 愚溪: 象征着简单、自然、远离世俗的生活。
  • 蓑衣: 代表渔夫的朴素生活和对自然的依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愚溪”指的是什么?

    • A. 名利场
    • B. 自然溪流
    • C. 繁华城市
    • 答案: B
  2. 诗人在诗中对利益的态度是:

    • A. 非常重视
    • B. 轻视
    • C. 中立
    • 答案: B
  3. “夜来又宿蓑衣步”中的“蓑衣”象征什么?

    • A. 名声
    • B. 简朴生活
    • C. 繁华生活
    •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对比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然,但李白的诗更倾向于豪放,而薛师石则显得更为清静。两者都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但风格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春日胡南征林公毅过饮和公毅韵 玉瓶 读白玉蟾修仙辨惑诸论漫述四篇 其四 送人之邺 马山集序诗 忆江南 其十一 挽周迹山周以谏杖死四首 其二 南翔留云寺前小立口占用陆子过杭州湾韵 玉山佳处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分韵得夜字 湘上閒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香头 斤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暗度陈仓 不到黄河心不死 眢井 孤立语 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缶字旁的字 包含嬉的词语有哪些 掣纵 四点底的字 构会甄释 扬长避短 寸字旁的字 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排除万难 附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