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渔父

《渔父》

时间: 2025-08-05 13:36:15

诗句

已携巨鲤换新粳,尚有鲦鯈得自烹。

闻道烹鲜易烦碎,呼儿勿用苦为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5 13:36:15

原文展示:

已携巨鲤换新粳,尚有鲦鯈得自烹。闻道烹鲜易烦碎,呼儿勿用苦为羹。

白话文翻译:

我已经带着大鲤鱼去换取新米,还有些小鱼可以自己烹饪。听说烹饪新鲜的食材容易弄得一团糟,叫孩子们不要再为做羹而烦恼。

注释:

  • :带着,携带。
  • 巨鲤:大鲤鱼。
  • :交换,交易。
  • 新粳:新收割的优质稻米。
  • 鲦鯈:指小鱼,通常是指一些可食用的小鱼。
  • :烹饪,做饭。
  • :新鲜的。
  • 烦碎:弄得一团糟,麻烦。
  • :汤,羹汤。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烹鲜易烦碎”可以理解为对烹饪新鲜食材的细致描写,强调了在烹饪过程中应注意的方法与技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丰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以日常生活为题材,表现田园风光与渔家生活。

创作背景:

《渔父》创作于宋代的渔村,诗人通过描写渔父的生活,反映了当时渔民的朴实与对生活的热爱。该时期经济发展,农业和渔业兴盛,诗人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展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渔父》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渔父的日常生活和对家常饮食的热爱。诗中“已携巨鲤换新粳”一语,既表现了渔父的劳动成果,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巨鲤的到来,意味着丰收和满足,而“尚有鲦鯈得自烹”则显示了渔夫的自给自足,生活的简单而富足。

“闻道烹鲜易烦碎”一句,透露出诗人对烹饪艺术的思考。虽然新鲜的食材令人垂涎,但烹饪的过程却可能繁琐,容易让人感到烦恼。最后一句“呼儿勿用苦为羹”,则是对家人关怀的表现,流露出一种温暖的家庭氛围。整首诗浑然天成,既有对美食的渴望,也有对生活的哲思,展现出渔父的智慧与平和。

诗词解析:

  • 已携巨鲤换新粳:这句表达了渔父的劳动成果,展示了渔民通过辛勤劳动换取生活所需的场景,象征着丰收与满足。

  • 尚有鲦鯈得自烹:这里强调了渔父的自给自足,表明他不仅有能力捕鱼,还能自己烹饪,体现了渔民的生活智慧。

  • 闻道烹鲜易烦碎:诗人在此反映了烹饪的艺术,尽管新鲜的鱼令人期待,但实际操作中常常会遇到麻烦。

  • 呼儿勿用苦为羹:展示了诗人对家庭成员的关怀与爱护,强调了做饭不应成为负担,表达了对生活轻松愉快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新鲜的鱼与生活的美好相联系,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巨鲤”与“鲦鯈”形成对比,展示了不同鱼类的特点。
  • 排比:运用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渔父的生活为主题,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处,反映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对家庭的关爱。诗中既有丰收的喜悦,也有对家庭生活的思考,传达了乐观和温暖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巨鲤:象征丰收与富饶,代表着渔父的辛勤与成果。
  • 新粳:新米象征着希望与生活的美好。
  • 鲦鯈:小鱼表示日常生活的点滴,体现了渔父的自给自足。
  • :代表家庭的温暖与团聚,强调了饮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已携巨鲤换新粳”中的“巨鲤”指什么? A. 大鲤鱼 B. 小鱼 C. 鲜肉

  2. “呼儿勿用苦为羹”中,诗人希望孩子们做什么? A. 学习 B. 不要为做汤而烦恼 C. 去捕鱼

  3. 诗中表现了对哪种生活的向往? A. 繁华的城市生活 B. 朴素的田园生活 C. 奢华的宫廷生活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将《渔父》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比较,两者均描绘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美好,但《渔父》更侧重于渔民的日常生活,而《山居秋暝》则强调了自然风光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送唐明府赴溧水(三任县事) 奉送从兄宰晋陵 答韩库部(协) 春宵燕万年吉少府中孚南馆 利州南渡 望江南·梳洗罢 同德阁期元侍御李博士不至各投赠二首 其二 答裴丞说归京所献 送洛阳韩丞东游 留别洛京亲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克字旁的字 廉忠 楚才晋用 引贼入家 妇人之仁 连云 急龙车 宵分废寝 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捉刀代笔 干字旁的字 伤疤 爻字旁的字 齊字旁的字 泪下如雨 龝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