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53: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53:21
萧萧秋夜凉,明月入我户。
揽衣起中庭,仰见牛与女。
坐久寒露下,悲风动纨素。
不遇王子乔,此意谁与语。
在萧瑟的秋夜,气温变得寒凉,明亮的月光照进我的房间。我披上衣服走到庭院,抬头看到天上的牛郎和织女。坐在寒露中待了很久,悲伤的风吹动着我的纨素衣裳。我没有遇到王子乔,这样的心情又能和谁倾诉呢?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以忠诚和高尚的品德著称,抗击外敌入侵,最终被俘而死。其诗歌风格豪放、慷慨,常表达家国情怀。
《夜坐偶成》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危机和个人遭遇困境的阶段。文天祥在北方抗敌,面对国家的沦陷,孤独而悲凉的心境在此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夜坐偶成》是一首充满哲思和情感的诗。诗人通过对秋夜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独的氛围。开篇的“萧萧秋夜凉”便立即引入了读者的情感,秋夜的寒冷象征着内心的孤寂。明月的照耀,似乎在暗示着思念与忧伤,构成了诗人心境的背景。
接下来的“揽衣起中庭,仰见牛与女”,描绘了诗人走出房间,仰望星空,目睹牛郎织女的情景。这一意象不仅仅是对爱情的向往,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失落。在这个孤独的时刻,诗人内心的悲哀愈发显著,坐在寒露下,感受到“悲风动纨素”的凄凉。
最后一句“不遇王子乔,此意谁与语”,更是道出了诗人深切的孤独与无奈。王子乔象征着可以理解自己情感的人,诗人在此表露出无处倾诉的孤独感,令人深思。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反映了文天祥对国家、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表达了文天祥在孤独环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情感基调凄凉而深沉,反映了作者忠贞不渝的精神与无奈的心境。
诗中"明月"象征什么?
A. 光明与希望
B. 黑暗与绝望
C. 战争与纷争
D. 失落与孤独
诗人提到的"牛与女"指的是哪个传说中的人物?
A. 孟姜女
B. 牛郎织女
C. 白蛇与许仙
D. 西游记中的人物
“不遇王子乔”的意思是?
A. 找不到朋友
B. 没有爱情
C. 无法倾诉心声
D. 失去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