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0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02:56
则堂
文天祥 〔宋代〕
北入京城,贾馀庆迎逢卖国。
既令学士降诏,俾天下州郡归附之。
又各州付一省劄,惟枢密则堂家先生铉翁于省劄上不肯押号。
吴丞相坚号老儒,不能自持,一切惟贾馀庆之命,其愧则堂甚矣。
程鹏飞见则堂不肯奉命,堂中作色,欲缚之去。
则堂云中书省无缚执政之理,归私厅以待执,北竟不敢谁何。
予在北,以忠义孤立,闻其事以自壮云。
山河四塞旧瓯金,艺祖高宗实鉴临。
一日尽将输敌手,何人卖国独甘心。
中书堂帖下诸城,摇首庭中号独清。
此后方知枢密事,从今北地转相惊。
北方进入京城时,贾余庆迎接着那些出卖国家的人。
他命令学士们发布诏书,使天下的州郡都归附于他。
各州也都交给一个省的文书,唯独枢密则堂的铉翁在文书上不肯签字。
吴丞相坚守着老儒的身份,无法自持,完全听从贾余庆的命令,这让则堂感到非常羞愧。
程鹏飞看到则堂不愿意执行命令,心中生气,想要把他绑走。
则堂说中书省没有绑执政者的道理,返回私厅等待执政,北方的人竟然不敢对他怎么样。
我在北方,以忠义孤立,听闻此事让我更加坚定。
山河四塞的旧国土依然珍贵,艺祖高宗的英明统治是有目共睹的。
如果有一天将全部的土地都交给敌人,谁会甘心出卖国家呢?
中书堂的文书下达给各个城市,庭中摇头叹息,独自清白。
从此我才知道枢密的事情,从今往后北方的人都会惊恐不已。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字廷亮,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抵抗元朝侵略的过程中展现出极大的忠诚和勇气,是“忠义”精神的代表。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对国家的深切忧虑和对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灭亡前夕,文天祥作为一位忠良之士,目睹了国家的沦陷和卖国行为,心中充满了愤懑与悲痛。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卖国者的控诉,展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则堂》是文天祥在国破家亡之际写的,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卖国行为的愤怒。诗中通过对贾馀庆和吴丞相的描绘,揭示了当时政治腐败的现实,表明自己作为忠臣的坚守与孤立。文中提及的“中书省无缚执政之理”,不仅表达了则堂的正义立场,也反映出他在乱世中的无奈与悲壮。诗的最后,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忧虑。
文天祥以简练而有力的语言,将个人的忠诚与国家的兴亡紧密相连,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突。他用生动的意象和历史的回响,展现了一个忠臣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悲愤。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悲壮的气氛,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忠诚与背叛的主题展开,表现了文天祥对国家的深切忧虑及对卖国者的愤慨,传达出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未来的警惕。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诗中提到的“贾馀庆”代表了什么?
A. 忠臣
B. 卖国者
C. 英雄
则堂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A. 绝望
B. 忍让
C. 坚守忠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