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1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11:52
孟尝君
张镃 〔宋代〕
狗盗鸡鸣却遇知,可怜真士不逢时。
诗书若作空言看,凤至鸾游孰致之。
遇到知音的人,却在狗偷鸡鸣叫的时刻,真士可怜地遭遇不逢时的境地。
如果诗书只是空洞的言辞,那么凤凰为何会降临,鸾鸟又为何会游玩呢?
作者介绍:张镃(生卒年不详),字子固,号白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秀丽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关心社会现实,常常表现出对人才的渴望与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士人群体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与反思。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真才实学被埋没的惋惜,以及对未能遇到知音的失落感。
《孟尝君》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诗人通过对比,反映了人才在社会中遭遇的不幸与无奈。开头提到“狗盗鸡鸣”,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卑劣小人作恶时的场面,暗示在这样的环境中,真士难以施展才华,处境尴尬。接下来的“可怜真士不逢时”,直接表达了对那些有才华却未被重用的人的同情与惋惜。
诗的后半部分中,诗人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诗书若作空言看”,即使诗书有多么美丽,如果没有实际的内容和价值,那又何必追求?最后的“凤至鸾游孰致之”则是对人才和美好事物的探寻与期待,感叹于社会对真正有才之士的冷落。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和自我的深刻思考,激发读者对于真才实学与社会价值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中有才华的人未能得到重用的惋惜,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以及对真正人才的渴望与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狗盗鸡鸣”是指什么?
A. 友好的交往
B. 卑鄙小人的行为
C. 美好的事物
诗人对“真士”的态度是?
A. 漠不关心
B. 可怜与惋惜
C. 高兴与庆祝
“凤至鸾游”的意象象征什么?
A. 卑贱
B. 美好与理想
C. 失落
答案: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张镃的《孟尝君》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前者着重于对人才的思考与社会现实的批判,后者则更倾向于人生态度的豪放与对生活的热爱,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