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6:02
雷老欲退普宁二绝句
作者: 赵蕃 〔宋代〕
怀玉山中旧住人,
岁寒庵里坐禅身。
当年未解来飞锡,
今日何妨却问津。
在怀玉山中曾经住过的人,
如今在岁寒庵里静坐修禅。
当年不懂得高僧来访的意义,
今天何妨再去请教一番呢?
“飞锡”出自于古代对高僧的尊称,象征着智慧的传承与教诲。诗中提到的“岁寒”表达了在逆境中仍能保持宁静的心境,体现了道家的修行思想。
赵蕃,宋代诗人,号“飞白”,以其山水诗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此诗写于诗人对往昔的回顾,表达了他对修行的感悟与内心的反思。诗人通过对旧居和旧友的思念,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深度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怀玉山和岁寒庵的描绘,展现了一种静谧而深邃的修行状态。诗人以“怀玉山中旧住人”开篇,立即引起读者对他过往经历的关注。在寒冷的岁月中,诗人选择在庵中静坐,体现了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寻。接下来的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的反思,“当年未解来飞锡”,表明他在年轻时对高僧教导的无知,而如今则愿意向高僧请教,这种转变不仅是对自身成长的认同,也是对智慧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哲理与人生的思考,折射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过往的回忆和对今时的反思,表达了对修行与智慧的追求,体现了人对自我成长与内心平和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飞锡”指的是什么?
诗人在“岁寒庵”中做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对比赵蕃的这首诗与苏轼的《题西林壁》,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与修行的思考,但赵蕃更侧重于内心的反思与自我成长,而苏轼则更强调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感悟。